[发明专利]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4890.2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8 | 分类号: | H04W12/08;H04W76/10;H04W12/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王东亮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无线网络连接控制 无线网络建立 无线网络 虚拟 无线网络覆盖 终端设备检测 终端设备连接 过滤条件 连网 放大 广播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相应的无线网络建立连接之后,判断所述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内是否存在请求与该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若是,则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无线网络的WIFI信号放大并以虚拟热点的形式进行广播;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连接到所述虚拟热点之后,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过滤条件及该MAC地址控制第二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无线网络建立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能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及连网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以及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机的到来,无线网络也非常普遍地应用于家庭中,目前大多用户通常是通过WIFI进行无线网络连接,并通过路由器对WIFI进行加密设置来防止他人免费通过WIFI连接个人的无线网络。就安全性来讲,目前通常使用WPA2-PSK+AES进行加密,密码最少长度为8位。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连接无线网络时需要先搜索附近的WIFI,然后从搜索到的WIFI列表中选中需要连接的无线网络,再手动输入相应的密码后才能将移动终端设备与相应的无线网络建立连接,此过程操作繁琐。且现在已经有很多用于破解WIFI密码的工具,例如WIFI万能钥匙、WIFI万能破解等工具,即使设置有WIFI密码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破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且能快捷地将设备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相应的无线网络建立连接之后,判断所述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内是否存在请求与该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若是,则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无线网络的WIFI信号放大并以虚拟热点的形式进行广播;
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连接到所述虚拟热点之后,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过滤条件及该MAC地址控制第二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无线网络建立连接。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相应的无线网络建立连接之后,判断所述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内是否存在请求与该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放大及广播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的结果为是时,将所述无线网络的WIFI信号放大并以虚拟热点的形式进行广播;
控制模块,用于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连接到所述虚拟热点之后,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过滤条件及该MAC地址控制第二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无线网络建立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相应的无线网络建立连接之后,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无线网络所覆盖的区域内进行检测,在检测到有第二终端设备请求与该无线网络建立连接时,该第一终端设备则会获取相应第二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预先设定的过滤条件及第二终端设备的MAC地址控制是否允许该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网络与相应的无线网络建立连接。本发明避免了通过输入密码来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方式,使得终端设备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速度更快捷;而且还能有效避免终端设备使用各种密码破解工具非法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4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