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03826.2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1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梁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仁医药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高洋;段秀瑛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配型 双管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
背景技术
输液时,经常需要将粉剂药品混合到输液液体中,现有的配药方式是用注射器从输液瓶中抽取少量液体,将少量液体注入粉剂西林瓶中进行稀释配制,再从西林瓶中将混合后的液体注入到输液瓶中,整个过程经过三次穿刺,穿刺时注射针均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容易污染注射针而被带入到输液液体中,而且,穿刺的次数多,穿刺胶塞的碎屑容易混入药液。对于药品的混合操作,卫生部规定需要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空气中菌落数不超过4cfu的条件下进行。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配药环境均达标,2013年据黑龙江省、北京、河北、内蒙等省市的防病中心对当地医院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抽检,约有60%到100%的医院不达标。而在广西浙江地区气侯湿润、四季常绿,空气质量相对比较好,但据两省对当地医院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抽查,也约有40%到60%不达标。
据中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有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由于配药的过程的污染而造成的不良反应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配药过程中易污染菌且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输液管口,所述输液管口与袋体内腔相通,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内腔相通的加药口,所述加药口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所述环向凸起限制所述穿刺器向下滑动;上尖锐端指向所述胶塞,所述上尖锐端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到所述胶塞的距离;下尖锐端中下部设置凸起。
以上方案,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避免污染菌的进入,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设置于一侧,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环向凸起到所述胶塞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所述穿刺器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所述穿刺沟槽与所述竖向筋条配合使用。
以上方案,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了污染菌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器上设置若干气孔。
以上方案,由于穿刺器与胶塞之间的空间密封,为了避免按压穿刺器向上移动时的困难,在穿刺器上开设若干微小的气孔,以便保持里外的气压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
以上方案,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避免穿刺器暴露于空气中,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用于保证穿刺器处于无菌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污染菌的进入,降低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几率,减少了输液中药品不良反应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结构简单,无需二次组件,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结构示意图;
附图2 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使用状态1结构示意图;
附图3 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使用状态2结构示意图;
附图4 为本发明的所述穿刺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袋体;2为输液管口;3为加药口;4为胶塞;5为上尖锐端;6为穿刺器;7为下尖锐端;8为凸起;9为环向凸起;10为保护垫;11为竖向筋条;12为穿刺沟槽;13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4所示,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仁医药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仁医药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