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3362.5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1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崔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倒换 方法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保护倒换方法,包括:根据分组传送网或无线接入网互联网协议化对应的所有端口、或物理连接通道层中的物理端口或物理端口集合确定层次化的流点模型;根据所述流点模型确定分组传送网或无线接入网互联网协议化对应的业务的倒换决策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传送网(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及无线接入网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化(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PTN技术通常为具有二层数据交换功能、面向连接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分组传送网络技术,所述PTN技术不仅集成了二层设备所具有的统计复用、组播等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基于分层服务提供程序(LSP,Layered Service Provider)实现端到端的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保护、带宽规划等功能,从而与传统的二层数据网络优势相比,所述PTN技术在高等级的业务传送、网络故障定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现在,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所述PTN技术逐步开发并完善具有三层数据交互能力的功能。
IPRAN技术主要用于IP城域网中,所述IPRAN设备处于城域网的接入、汇聚层;而且,所述IPRAN设备向上与业务路由器(SR)相连,向下与客户设备和基站设备连接;其中,所述IPRAN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完备和成熟的三层数据交换功能,包括支持全面的IP的第四版(IPV4)或IP的第六版(IPV6)三层数据的转发及路由功能,以及支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三层数据交换功能、三层数据交换的MPLS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功能和三层数据交换组播功能,同时,所述IPRAN技术还在网管、操作管理维护(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同步和保护等方面融合了传统传输技术的一些元素;其中,路由功能包括静态路由功能和动态路由功能,所述动态路由功能包括域内路由协议RIP/OSPF/ISIS功能,域间路由协议BGP功能。
所述PTN技术和IPRAN技术均可支持层次化OAM机制;其中,所述层次化的OAM机制指的是所述PTN技术和IPRAN技术均支持网络层、业务层和接入链路层的OAM、以及支持精细的控制网络的监控和检测,实现快速的故障判断和恢复,增强网络的可预知性和可控性;区别在于,所述PTN技术主要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架构(MPLS-TP,Mu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Transport Profile)的OAM机制;而所述IPRAN技术通常采用双向转发检测(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的OAM机制;而且,所述PTN技术支持对伪线(PW)层和LSP层的线性保护功能、以及对环网等多重保护功能;所述IPRAN技术则是重点依靠快速重路由(FRR,Fast ReRoute)等实现基于三层数据交换功能的动态协议的保护技术。
目前无论是PTN技术还是IPRAN技术,都不能完美地解决运营商对于承载网络的所有需求,因此,将PTN技术与IPRAN技术进行融合的趋势越发明显,而且,网络融合趋势无疑已经成为电信乃至整个通信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了保护倒换方法及网络设备,能够将PTN和IPRAN对应的业务的路径倒换决策方法统一,清晰、完整地确定出PTN和IPRAN对应的业务的路径倒换决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保护倒换方法,包括:
根据分组传送网或无线接入网互联网协议化对应的所有端口、或物理连接通道层中的物理端口或物理端口集合确定层次化分布的流点模型;
根据所述流点模型确定分组传送网或无线接入网互联网协议化对应的业务的倒换决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对接接头
- 下一篇:投影教学同步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