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自然杂交种质的发掘与新品种培育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403307.6 | 申请日: | 2014-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宏文;刘义飞;钟彩虹;李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自然 杂交 种质 发掘 新品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猕猴桃自然杂交种质的发掘与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涉及猕猴桃属植物不同物种间自然重叠分布区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种内(间)自然杂交带居群的定位,优异自然杂交种质的发掘和人工育种园栽培驯化,以及最后的新品种培育和发布。
背景技术
猕猴桃(Actinidia Lindl.)是一种20世纪初开始人工驯化栽培的水果,至今仅有100余年的历史。猕猴桃以其独特的风味,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多种矿物质营养和清肠健胃等功效而得到广泛青睐,成为新兴水果的典型代表之一。自1904年新西兰从中国引种猕猴桃并于1930年建立第一个栽培果园以来,猕猴桃人工栽培迅速扩大。20世纪70年代末,猕猴桃商业化栽培在全国展开,迄今全球栽培面积达到15.8万公顷,年产量达180万吨之多(Bolrose,Inc.2011.World kiwifruit review.A Publication of Belrose,Inc.)。我国是世界商业猕猴桃的产销大国,目前中国猕猴桃的栽培面积约7.0万公顷,占世界栽培总面积的约44%,已经远远超过了意大利、新西兰和智利。在全球猕猴桃的总产量中,我国年产量约50万吨,占27.8%,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及世界猕猴桃产业仍然存在品种单一老化、大多数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差和果实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培育高产优质甚至奇异独特的猕猴桃新品种仍然是当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野生资源大国。在猕猴桃属植物54个物种中,除了尼泊尔猕猴桃和白背叶猕猴桃为周边国家特有外,其他的绝大多数物种为中国特有。根据我国猕猴桃的地理分布,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六大区域: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西部和南部、西藏)、华南地区(广东、海南、广西和湖南南部)、华中地区(湖北、四川东部、重庆、湖南西部、河南南部和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和陕西南部)、华东和东南地区(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台湾)、华北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和天津)和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其中,每一个区域中都存在不同类型猕猴桃物(变)种的广泛自然重叠分布:例如华中地区包括了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湖北猕猴桃、漓江猕猴桃、大花猕猴桃和毛叶硬齿猕猴桃等多个物种的重叠分布;而华南区则主要包括了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黄毛猕猴桃和安息香猕猴桃等类群的重叠分布。由于猕猴桃属植物是典型的雌雄异株多年生植物,极易产生种间(内)杂交并形成网状进化。因此,猕猴桃物种的自然重叠分布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供其产生自然杂交渐渗,从而极具潜力孕育出性状特征各异且适应性强的优异猕猴桃遗传种质。然而,迄今为止,仍然缺乏对这些猕猴桃重叠分布区的自然杂交带进行有效识别定位的方法,从而较大程度地阻碍了对其优异杂交种质的发掘利用。
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作物的遗传育种中。相比传统育种技术,杂交育种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带来的好处,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抗逆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猕猴桃,其较长的生长周期和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使得人工杂交耗时费力且往往得不到期望的结果。相反,猕猴桃自然杂交种质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杂交渐渗和适应性进化,往往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农艺特征性状和抗病抗逆性,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掘利用是现代猕猴桃遗传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虽然目前发布的部分猕猴桃栽培品种也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自然种质资源,但前期的发掘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方法供后续猕猴桃遗传育种利用,特别是对于自然杂交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仍缺乏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猕猴桃自然杂交种质的发掘与新品种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法
通过对不同猕猴桃自然重叠分布区种质进行居群遗传评价和分子标记辅助杂交带居群定位,缩小优异种质发掘的目标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育种园人工培育驯化和进一步的筛选,形成可商业化利用的猕猴桃新品种。
其技术方案包括猕猴桃属植物自然重叠分布区物种混生居群调查和样本采集,基于分子标记分析辅助杂交带居群定位,杂交种质采集和育种园驯化,杂交优(株)系的品评区试和新品种发布。
具体地,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调查猕猴桃属植物自然重叠分布区物种混生居群的分布情况并采集样本;
②利用分子标记分析辅助定位杂交带居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