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机混频器输出响应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3248.2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8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谭辉;张凯;刘其凤;方重华;张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杨晓燕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机 混频器 输出 响应 建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干扰预测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收机混频器输出响应建模方法,用于计算接收机混频器在干扰环境下的输出响应特性。
背景技术
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处于干扰环境下工作时,接收机的混频器常处于非线性响应状态,会产生较多的干扰频率成份,影响后级电路的性能。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接收机混频器非线性响应模型,无法准确计算混频器在干扰环境下的输出响应。为准确预测和计算接收机混频器在干扰环境下的非线性响应特性,需要建立可准确描述接收机混频器非线性响应特性的计算模型。负增益传输、开关效应和端口耦合效应等三种非线性效应因素是混频器的固有属性,在混频器输出响应的实测数据中有体现,因此,为保证混频器非线性建模精度需考虑上述三种非线性效应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接收机混频器响应模型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接收机混频器输出响应的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综合考虑了混频器负增益传输、开关效应和端口耦合效应等三种非线性效应因素,可用于计算接收机混频器在干扰环境下的输出响应。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接收机混频器输出响应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混频器的本振端信号、射频端信号、本振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射频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
2)将本振端信号与射频端信号的乘积、本振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射频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三者求和,得到接收机混频器的输出响应:
SIF(t)=SLO(t)·SRF(t)+SLO-IF(t)+SRF-IF(t) (1)
其中,SIF(t)为接收机混频器的输出响应,SLO(t)为本振端信号,SRF(t)为射频端信号,SLO-IF(t)为本振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SRF-IF(t)为射频端泄漏到中频端的信号。
按上述方案,所述本振端表现为开关特性,本振端信号SLO(t)采用奇次谐波多项式模型并取5次谐波截断后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2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及一致的无线下行链路信道配置
- 下一篇:一种中继节点的发现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