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练字笔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02718.3 | 申请日: | 2014-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万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明明 |
| 主分类号: | B43K1/00 | 分类号: | B43K1/00;B43K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8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练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涉及文化用品中笔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练字笔,提高练字速度。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人为了写好字而不惜买很多字帖投入大量时间去练字。结果差强人意,练习很久以后仍然没有太大进步。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人认为练得越多越管用,忽略了对整个字体构架的客观认识,在练字时总是匆匆写完,效果肯定不佳,而且这种练字习惯并没有改变练字者对每一笔的书写习惯,还是仍旧按照原来的书写节奏写字。虽然每个人的握笔姿势都不一样,但要想写好字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的书写节奏,比如在写一横时是否需要先顿笔,是否需要上翘,是否需要有笔锋,等。第二:对整个字体结构的观察和理解,虽然知道一个字的笔画顺序,但每一笔之间的位置是否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是否了解,这需要练字者在练习时放慢书写速度仔细体会揣摩。一般情况下练字者都是用市面上普通的钢笔来临摹字帖的,而这种钢笔为了书写流畅通常都把笔尖打造的很光滑,而这种光滑的笔尖不能够让练字者体会到在练字过程中书写节奏的变化,不能让练字者把注意力多集中在字体的结构上。而本练字笔打破了这一传统的笔尖的光滑结构的特征,在笔尖上刻上增加摩擦力的划痕或颗粒,让练字者在书写每一笔时都略微艰难一些,在每一笔和每一个字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帮助练字者掌握如何变化写字用力的轻重,从而使练字者养成正确的书写节奏,并且使其对每一个字的结构都有深入的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练字效果好及能帮助练字者掌握正确的书写节奏并能使其对每一个字的结构都能有深入了解的练字笔。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练字笔包括相配套的笔杆体和笔头体,笔杆体和笔头体的内腔设有一根笔芯体;笔头体的笔尖上面刻有划痕或颗粒。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笔杆体的下端还制有能与笔头体上端面相连接的下端面体。
上述笔杆体内有墨囊储存墨汁,墨汁通过笔芯体连通到笔头体的笔尖上。
上述的笔杆体与笔头体通过螺纹旋接。
上述的笔头体上套装有笔帽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笔尖上刻有划痕或颗粒。该刻痕或颗粒可以增加笔尖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使练字者减慢练字速度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笔画的书写上,并且还能帮助练字者形成良好的运笔节奏,更好的帮助练字者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该划痕或颗粒的大小和数量要适宜,太小太少都不会增加足够的摩擦力,起不到效果,太大太多也会更会使摩擦力过大导致书写无法正常进行。该笔充分运用了物理上的力学知识,增加了笔尖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让书写着养成良好的运笔节奏和书写速度,从而帮助练字者尽快练好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配装的竖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图标号说明:笔杆体1,笔头体2,笔尖3,笔尖上的划痕或颗粒4,笔芯5,墨囊6,笔帽体7。
本发明实施例,练字笔,包括相配装的笔杆体1,笔头体2,笔尖3,笔帽体7。笔尖上面刻有划痕或颗粒。为了达到更好的练字效果,笔尖上的划痕或颗粒需要布满整个笔尖并且要均匀。划痕或颗粒的数量或密度要适宜,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笔杆体1与笔头体2相螺纹旋接;笔头体2上套装有笔帽体7.
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方法:
练字笔采用可多次储墨的方法,保证不间断的书写。书写时拇指、食指、中指握住笔杆体1的下端,笔尖3上的划痕或颗粒与纸张接触。书写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笔画要依照字体结构改变运笔的力度和速度,这样不间断的练习写字的节奏和速度并且让练字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字的间架结构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笔的笔尖上刻有划痕或颗粒,增加了笔尖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让书写者养成良好的运笔节奏和书写速度,从而帮助练字者尽快练好字。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作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明明,未经万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2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