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02073.3 | 申请日: | 2014-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康盛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12/08;C08F220/28;C08F220/14;C08J9/28;C08J9/36;B01J13/04;B01J20/26;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袁红红 |
| 地址: | 21541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微胶囊 吸附性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单体15~30份、交联剂70~75份、致孔剂80~90份、引发剂5~10份,其中,所述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和苯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所述致孔剂为正庚烷、乙酸乙酯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和苯乙烯的混合质量比为3~5: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乙二醇酯和丙烯酸甲酯的混合质量比为3~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庚烷、乙酸乙酯和碳酸氢钠的混合质量比为2~4: 3~6:1。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预混合:称取配方量的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依次放入搅拌容器中,机械搅拌混合至均匀,得到原料预混合物,备用;
(2)反应液及反应容器的准备:向带冷凝回流装置的加热搅拌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升温至60~65℃,搅拌溶解并通入氮气,赶走反应釜内的空气;
(3)聚合反应:在通入氮气及搅拌条件下,向步骤(2)中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步骤(1)中的原料预混合物及配方量的引发剂,在设定温度及搅拌速率下,完成聚合反应,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后,用无水乙醇萃取,得到多孔性吸附树脂;
(4)微胶囊成型:向冷水中边搅拌边加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加热搅拌溶解成胶体溶液,待胶体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步骤(3)中得到的多孔性吸附树脂,以800~1000r/min的速率搅拌分散,以30~35MPa的压力均质后喷雾干燥,得到所述多孔性微胶囊吸附树脂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例为1:80~100;所述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液与所述原料预混合物的质量比例为5: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微胶囊吸附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设定温度为85℃,所述搅拌速率为350r/min,所述聚合反应时间为4~4.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康盛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康盛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20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