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触点的接触方法及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01376.3 | 申请日: | 2014-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文;朱湘军;彭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触点 接触 方法 控制 装置 电源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触点的接触方法及控制装置、电源开关。
背景技术
触点开关是指一个利用金属触点可以使电路开路、接通,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开关。
目前各种机械式电源开关使用的开关接触点都直接闭合与断开,这样在大电流或高电压时非常容易产生打火拉弧,例如电源开关绝限断开电流的最大能力,辟如电源开关上表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0KA,即表示20KA内的短路跳闸触头灭弧热元件动作等有效,超过这个绝限跳闸接头灭弧热元件动作不保证,会产生拉弧,使接触点(触头)容易产生氧化和烧黑,从而降低了电源开关的寿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提及的电源开关由于打火拉弧现象而导致的接触点(触头)容易产生氧化和烧黑的技术问题,以提高电源开关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触点的接触方法及控制装置、电源开关,解决了电源开关由于打火拉弧现象而导致的接触点(触头)容易产生氧化和烧黑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电源开关的使用寿命及增强触点开关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触点的接触方法,包括:
S1:触发电源开关;
S2:判断所述电源开关的触发后状态为闭合或断开,若所述触发后状态为闭合,则执行步骤S3;
S3:通过降压限流的方式依次接通所述电源开关内部的开关触点。
可选地,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按照所述开关触点的内阻值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接通所述开关触点。
可选地,
按照所述开关触点的内阻值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接通所述开关触点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开关触点的内阻值从高至低的顺序按照逐级接通模式接通所述开关触点。
可选地,
所述逐级接通模式具体包括:
前一个所述开关触点断开,且紧接的下一个所述开关触点接通。
可选地,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源开关的触发后状态为闭合或是断开,若所述触发后状态为断开,则根据所述开关触点的内阻值从低至高的顺序依次断开所述开关触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触点的控制装置,通过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触点的接触方法进行控制,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触发电源开关;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源开关的触发后状态为闭合或是断开,若所述触发后状态为闭合,则触发接通模块,若所述触发后状态为断开,则触发断开模块;
所述接通模块,用于通过降压限流的方式依次接通所述电源开关内部的开关触点。
可选地,
所述接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开关触点的内阻值从高至低的顺序按照逐级接通模式接通所述开关触点;
其中,所述逐级接通模式为前一个所述开关触点断开,且紧接的下一个所述开关触点接通。
可选地,
所述断开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关触点的内阻值从低至高的顺序依次断开所述开关触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开关,包括:
N个开关触点,N-1个电阻,和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触点的控制装置;
所述开关触点和所述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控制电源开关触点的接触装置通过干路系统与串联连接的所述开关触点和所述电阻进行连接。
可选地,
所述的电源开关还包括:
绝缘体,包含有N个固定点,使得N个所述开关触点通过所述固定点与之固定连接;
N个导体,用于与所述开关触点连接时,形成所述电源开关的接通状态。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触点的接触方法及控制装置、电源开关,其中,接触方法包括:S1:触发电源开关;S2:判断电源开关的触发后状态为闭合或断开,若触发后状态为闭合,则执行步骤S3;S3:通过降压限流的方式依次接通电源开关内部的开关触点。本实施例中,通过降压限流的方式依次接通电源开关内部的开关触点,实现了当开关切换时,产生大电流或高电压时,通过多级降压限流的方式对开关触点进行多级缓冲,使得电源开关由于打火拉弧现象而导致的接触点(触头)容易产生氧化和烧黑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提高电源开关的使用寿命及增强触点开关电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1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