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合页冲孔用冲床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98136.2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0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贺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林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6 | 分类号: | B21D28/26;B21D43/16;B21D4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合页 冲孔 冲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页加工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合页冲孔用冲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冲床的基本原理为,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并通过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冲头上下运动,对金属板冲孔,冲床通常为双动,所谓的双动就是指冲床有两个滑块,分为内滑块和外滑块,内滑块带动冲头,外滑块带动压边圈,冲孔作业时压边圈首先动作压住金属板边缘,内滑块再动作进行冲孔,由于其良好的金属冲孔性能,广泛应用于合页的冲孔加工中;现有技术的冲床,通常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冲头,冲头沿垂直水平方向运动,冲孔位于工作台上的合页金属板,进而完成金属板的冲孔;然而合页金属板的尺寸通常较小,现有技术的冲床,其压边圈通常难以对合页金属板进行定位压紧,这样就导致合页金属板上的通孔经常出现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同时,现有技术的冲床,难以实现自动化的上料卸料过程,工作效率较低。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合页冲孔用冲床,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定位合页金属板、准确完成冲孔作业过程、可自动完成上料卸料作业、工作效率较高的合页冲孔用冲床。
本发明的新型合页冲孔用冲床,包括工作台、冲头、入料机构、底台和模具,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模具工作孔,所述模具工作孔的上方设置所述冲头,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模具工作孔的下方设置有底台,所述模具的底部支撑在所述底台的顶面、并且所述模具在所述模具工作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入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一侧,所述入料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油缸以及设置在第一液压油缸输出端的推板;所述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底面与所述模具的顶面之间设置有斜面,所述模具上位于所述工作槽内设置有通孔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位于所述工作槽的边缘;所述底台上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底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油缸、连接板和多个导杆,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输出端,所述导杆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顶面,所述导杆在所述第二导向孔和第一导向孔内相对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杆包括前杆和后杆,所述前杆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后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前杆与后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台顶面一侧设置有高压喷气嘴,所述底台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废料箱。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底部位于所述废料箱的上方设置有挡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与所述入料机构的相对侧还设置有出料机构和卸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第三液压油缸以及连接在第三液压油缸输出端的电磁铁,所述卸料机构包括第四液压油缸以及连接在第四液压油缸输出端的卸料推板;所述第三液压油缸用于推动所述电磁铁朝向所述模具的相对移动,所述工作台底部位于所述第四液压油缸输出端运动方向的远端设置有收料箱。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位于所述推板以及电磁铁运动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前端还连接有弯折的引导板。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设置有导轨,所述导料板在所述导轨上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位于所述推板以及电磁铁运动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激光发射器、以及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方向与工作槽的位置相对应。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有效定位合页金属板、准确完成冲孔作业过程、可自动完成上料卸料作业、工作效率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林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林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81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螺栓的热镦锻用模具结构
- 下一篇:管接钣金零件弯边展开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