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8098.0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王新灵;张媛媛;刘媛;宋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51/08;C08K13/04;C08K7/06;C08K3/34;C08K3/22;C08K5/134;C08K5/20;C08K5/5425;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增强 塑性 树脂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一种结晶性线型饱和聚酯,PBT树脂以其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耐药品性、电绝缘性、加工性能,尤其是良好的综合性能而在电子电器、汽车工业和机械、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具体用途如作为汽车中的分配器、车体部件、点火器线圈骨架、绝缘盖、排气系统零部件、摩托车点火器,电子电气工业中的连接器、电视机的偏转线圈、显象管和电位器支架、伴音输出变压器骨架、适配器骨架,开关接插件、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电机端盖、轴套,另外还有运输机械零件,缝纫机和纺织机械零件、钟表外壳、镜筒、电熨斗罩、水银灯罩等等。提升PBT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对于轻量化的汽车零部件及小型化的电子电气元件的质量安全、促进其散热、提高其精度、延长寿命等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高分子材料强度和导热性的提高均可采用复合改性方法。为提高PBT树脂的强度,一般可以通过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复合的方法,其中增强用的碳纤维主要是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它能够显著提高PBT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但是对提高导热性作用不大。为提高PBT的导热性,通常采用填充高热导率的填料粒子,制备填充型导热复合材料。常用的导热填料包括:一、金属填料,如银、铜、铝、镁、镍等粉末;二、无机非金属填料,如氮化铝、氮化硼、氧化镁、碳化硅等氮化物、氧化物、碳化物等;三、具有石墨结构的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及沥青基碳纤维等。但是金属导热填料存在密度大、有腐蚀性以及带来PBT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等缺点;无机非金属填料对PBT树脂导热性提高并不是很有效果,往往也会使PBT树脂力学性能下降。而采用碳材料中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及纳米碳纤维等的方法虽然能够显著提高PBT树脂的导热性,但这些材料尚不能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价格昂贵,所涉及的技术更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是少有的已经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具有石墨结构的碳材料,日本帝人公司(如中国专利CN101935919B等)采用了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来提高聚碳酸酯、聚苯硫醚、聚丙烯、聚乳酸和有机硅等树脂的导热性,但目前还没有将该方法用于提高PBT导热性和/或力学性能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同时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的适用于工业化连续生产的碳纤维增强PBT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100,碳纤维20~80,无机填料10~20,偶联剂0.5~5,抗氧剂0.2~1,润滑剂0~3。
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选自挤出级、注塑级、高流动级或阻燃级的粒料或粉料中的一种。
对于碳纤维的含量,本体系有严格的规定,当短碳纤维含量小于20份时,无法在聚丙烯树脂基体内形成完善的导热通道,所以对聚丙烯树脂导热性能的提高不显著。碳纤维含量越高,聚丙烯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越高。但是当短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过高,其含量大于80份时,对混合设备的磨损严重,缩短螺杆的使用寿命。另外,含量过高会使复合材料的熔融粘度高、熔体流动性下降,因而对成型加工带来不利,尤其不利于薄壁、复杂结构制品的成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碳纤维是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其拉伸模量大于700GPa,热导率大于200W/(mK)。可以选用商品化的系列的K1392U,K13C6U,K13D2U,K63A12或者系列的P-1002K,P-100S 2K,P-120 2K,P-120S 2K等沥青基碳纤维,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相当模量及热导率的沥青基碳纤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碳纤维还可以采用沥青基短切碳纤维,平均长度为10μm~2mm。当纤维长度小于10μm时,不利于纤维在聚丙烯树脂基体内形成连续的热传导通路,不能够有效提高聚丙烯树脂的热传导性能;所以,纤维长度值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模量以及热传导性。但是当纤维长度大于2mm时,将造成复合材料熔融粘度高,流动性差,给后续的制品的成型加工带来困难,尤其不利于薄壁、复杂结构制品的成型加工。
所述的无机填料选自滑石粉、氧化镁、氧化铝、碳化硅、硅藻土或云母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8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