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滤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7948.5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富宝;吴联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G03B1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滤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在镜头上的新型滤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监控技术领域,为了使摄像机能够全天候拍摄清晰影像,在镜头中需要安装滤光装置,在白天拍摄状态下,通过滤光装置安装的滤光片把波长大于760nm的红外光滤除,在晚上拍摄状态下,切换滤光片位置,不进行滤光,让波长大于760nm的红外光能够进入摄像机的传感器进行成像。传统的滤光装置只安装一张红外滤光片,这样在白天拍摄状态下,有一片滤光片在光路中参加工作,夜晚光路则没有,就会造成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现象出现,影像了摄像机的拍摄质量。
为了消除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现象的出现,2012年01月04日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120203349.7、名称为“带有滤光功能的自动光圈”,其安装的滤光片包括滤光部分、全透光部分和一个连接部分,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全透光部分厚度相同,滤光片设置在光阑的后面,滤光片的连接部分通过连杆与滤光片驱动马达的驱动轴连接,滤光时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覆盖壳体的透光孔,不滤光时滤光片的全透光部分覆盖壳体的透光孔;这种带有滤光功能的自动光圈装在镜头上时,可以确保日夜拍摄模式光学总长不改变、不失焦,不会出现日夜拍摄模式不共焦的现象。
但是,这种滤光片由于要包含滤光部分和全透光部分,其长度较长,占用位置大,滤光片在切换位置时,又要确保滤光部分和全透光部分都能与滤光装置的透光孔相配合,因此滤光装置的透光孔直径只能做的较小,在实际产品中,其透光孔的直径很难突破Φ8mm,而透光孔的直径较小,就会影响进入摄像机传感器光线数量,使得拍摄范围和拍摄质量难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其在不增大滤光装置壳体尺寸前提下可以有效扩大滤光装置透光孔直径,消除镜头不共焦现象,有利于提高摄像机的拍摄质量和拍摄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滤光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透光孔,壳体的一侧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伸到壳体的另一侧,壳体的另一侧装有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同时与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一端相固定,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交叉设置,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驱动马达转动时,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同时转动,第一摆杆带动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带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进行位置互换分别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厚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滤光片上设有一横向长条形通孔和一竖向长条形通孔,第一摆杆的另一端设置一推动柱与第一滤光片上的横向长条形通孔相配合,第一滤光片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相配合,第二滤光片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柱上,第二滤光片上还设有一长条形通孔,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也设置一推动柱与第二滤光片上的长条形通孔相配合。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方便使第一摆杆带动第一滤光片做直线运动,第二摆杆带动第二滤光片做圆周运动,并使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进行准确位置互换。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两根第一限位柱,两根第一限位柱沿壳体的竖向间隔布置,两根第一限位柱同时与第一滤光片上的竖向长条形通孔相配合。使第一滤光片沿直线运动的轨迹更为准确。
优选第一滤光片上的滤光部分为方形,第二滤光片上的滤光部分为圆形。以更好使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与壳体上的透光孔相配合。
优选所述驱动马达为电磁阀式驱动马达。提高切换速度。
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驱动轴两侧的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在驱动马达的正反转中,第三限位柱对第一摆杆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第四限位柱对第二摆杆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和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位置切换更为准确。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红外滤光玻璃,第二滤光片的滤光部分为白玻璃。以适应摄像机进行全天候拍摄。
作为另一种优选,第一滤光片滤光部分的滤除波长与第二滤光片滤光部分的滤除波长不同。以满足不同拍摄场景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7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