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式挤压造粒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97875.X | 申请日: | 2014-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吨;贾良肖;李省;金立波;吴士波;张童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造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饲料、肥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式挤压造粒机。
背景技术
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肥料等生产领域。其中辊式挤压造粒机通常是通过挤压过程和造粒过程制成所需要的成型物料,具体为干物料在压力作用下团聚成致密坚硬的大块的饼料,饼料再被破碎筛分后成为颗粒料。
挤压造粒的颗粒主要是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的颗粒强度。挤压造粒与其他造粒方式具有如下的优点:(1)常温下造粒,颗粒一次成型,无需任何添加剂,由原材料直接制粒;(2)成球强度适中,加工过程中温升低,较好的保持原料内各种成分;(3)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性能可靠,经济效益好;(4)适应性广,可加工多种物料,占地面积小,噪音低。
但是目前现有的辊式挤压造粒机,造粒阶段中,破碎机和整粒机结构分离,造成产品的成型率低、球形度差,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式挤压造粒机,颗粒成型率高,产品质量好,操作简便,工作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式挤压造粒机,包括喂料电机2,喂料电机2与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连接,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位于料斗4中,料斗4上连接有进料口1,料斗4与机架10连接,料斗4出口的料依次经过上压机构、下压机构后落在筛网7上,筛网7一侧与非合格料出料口8连接,另一侧与合格料出料口9连接;
上压机构包括上压辊电机13,上压辊电机13与第一小齿轮14连接,第一小齿轮14与第一大齿轮12啮合,第一大齿轮12以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的轴心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第一大齿轮12与上压辊5连接,左右对称布置的上压辊5与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一轴承16内圈连接,第一轴承16外圈与机架10连接,并由第一前端盖15和第一后端盖17定位,第一前端盖15和第一后端盖17均与机架10连接,两上压辊5上半圆柱孔在啮合处形成一圆柱长孔;
下压机构包括下压辊电机19,下压辊电机19与第二小齿轮20连接,第二小齿轮20与第二大齿轮18连接,第二大齿轮18与下压辊6连接,下压辊6与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二轴承22内圈连接,第二轴承22外圈与机架10连接,并由第二前端盖21和第二后端盖23定位,第二前端盖21和第二后端盖23均与机架10连接,下压辊6与下模11啮合处形成圆柱孔道,下模11连接在机架10上。
所述的非合格料出料口8、合格料出料口9均与机架10固连。
所述的喂料电机2、上压辊电机13、下压辊电机19均与机架10固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便,只需将物料由进料口加入,即可成型颗粒,所造产品的成型率高、球形度好,产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辊式挤压造粒机,包括喂料电机2,喂料电机2与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连接,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位于料斗4中,料斗4上连接有进料口1,料斗4与机架10连接,料斗4出口的料依次经过上压机构、下压机构后落在筛网7上,筛网7一侧与非合格料出料口8连接,另一侧与合格料出料口9连接。
参照图2,上压机构包括上压辊电机13,上压辊电机13与第一小齿轮14连接,第一小齿轮14与第一大齿轮12啮合,第一大齿轮12以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的轴心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第一大齿轮12与上压辊5连接,左右对称布置的上压辊5与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一轴承16内圈连接,第一轴承16外圈与机架10连接,并由第一前端盖15和第一后端盖17定位,第一前端盖15和第一后端盖17均与机架10连接,两上压辊5上半圆柱孔在啮合处形成一圆柱长孔。
参照图3,下压机构包括下压辊电机19,下压辊电机19与第二小齿轮20连接,第二小齿轮20与第二大齿轮18连接,第二大齿轮18与下压辊6连接,下压辊6与前后对称布置的第二轴承22内圈连接,第二轴承22外圈与机架10连接,并由第二前端盖21和第二后端盖23定位,第二前端盖21和第二后端盖23均与机架10连接,下压辊6与下模11啮合处形成圆柱孔道,下模11连接在机架10上。
所述的非合格料出料口8、合格料出料口9均与机架10固连。
所述的喂料电机2、上压辊电机13、下压辊电机19均与机架10固连。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粉状物料由进料口1加入,喂料电机2带动带有螺旋叶片的轴3旋转,将物料初步压实,并喂入两个上压辊5中间;上压辊电机13驱动第一小齿轮14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大齿轮12及上压辊5旋转,两上压辊5上半圆柱孔在啮合处形成一圆柱长孔,物料进入长孔中,因而形成圆柱状长条,随后,圆柱长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圆柱孔中甩出,进入下一个挤压过程;下压辊电机19带动第二小齿轮20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大齿轮18转动,下压辊6跟随第二大齿轮18旋转,下压辊6与下模11啮合处形成圆柱孔道,圆柱长条状物料进入下压辊6与下模11之间,经过此流程后,即可形成标准的圆球状颗粒;加工后的物料经过筛网7,满足要求的颗粒流向合格料出料口9,而不满足要求的颗粒以及残余的粉末流向非合格料出料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7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