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式气动移位换向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93242.1 | 申请日: | 2014-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贾文涛;宫本利;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意邦计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 地址: | 118009 辽宁省丹东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气动 移位 换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流量标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往复式气动移位换向器。
背景技术
移位式气动换向器是用于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中的重要组成设备,而液体流量标准装置是用来检测液体流量仪表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其中,换向器的作用体现在能否在检定时间内(一般为30s)快速、充分、精准地将检测介质从管路向标准量器(或称重容器)与旁通管间互换流通,直接影响流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从而直接影响到检定效率。目前国内同类流量标准装置上常用的有开式换向器和闭式换向器两种。其中,气动翻斗式换向器和摆动喷嘴式换向器是开式换向器的传统结构形式。
传统的开式换向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1为进水管,2为喷嘴,3为隔板,4为转动轴,5为活动部件。其工作原理为:液体流通过隔板3绕轴旋转实现换向功能,图中可以发现,喷嘴2和活动部件5都是开口的,在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中,由于工作液体是在常温下工作的,不存在温度的影响。采用开式换向器,在预备阶段液体从旁通管回到水池;当工作时,已经调节好工作流量,使液体从活动部件5进入称重容器中。从中可以发现,由于换向器是开口的,液体从喷嘴2通过活动部件5通往称重容器或旁通管,下游是开口的,下游压力就是大气压力,如果液体流量大流速高时及容易向上飞溅,使管路产生大的震动,且换向时噪声很大,其结果不仅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环境污染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开式换向器使管路震动大、测量结果准确性差、等不足之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介质流束稳定不外溅、测量精度高,装置检定数据更准确的往复式气动移位换向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往复式气动移位换向器,包括:进水喷嘴、活动部件、壳体、分水器、气缸以及发讯器,其中进水喷嘴固定设于活动部件的上方,活动部件滑动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双轨道上,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部件相连,带动活动部件通过滑动轴承在壳体内的双导轨上做往复直线运动;活动部件具有左右分水口,活动部件移动时左右分水口的入口交替对应进水喷嘴,左右分水口的出口分别对应分水器的左右桶;发讯器检测活动部件的换向行程时间信号并发送到控制装置中。
在气缸的尾端设有与活塞杆同步运动的挡块,在挡块的一侧设有光电脉冲转换器,发讯器采集到的光电脉冲转换器信号再转发到计算机处理。
所述壳体外部设有支架,气缸底部的支腿安装于该支架上,
活动部件通过滑动轴承安装于双轨道上。
壳体与分水器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分水器的左右桶出口一个对应量器,一个对应水池。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动作轻巧,换向时直线轴向移动,阻力小,动作快,换向时间差小,大流量检定时能够使管路产生相对较小的震动,换向时产生相对较小噪声。
2.本发明往复式气动栘位换向器结构简单,工艺简洁,故障率小,故障好判断,维修维护方便,节省后期维护费用,可广泛应用于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中。
3.本发明安装时落水点很好调整,方便快捷一目了然,它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介质流束稳定不会外溅,使用安全可靠。
4.本发明缩短了换向行程时间差,可达到小于10ms(国家检定规程是小于20ms),使测量精度提高,装置检定数据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开式换向器的结构;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活动部件左驱动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活动部件右驱动位置示意图。
图中,10 为进水喷嘴,11 为活动部件,12 为壳体,13 为气缸,14 为分水器,15 为发讯器,16 为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意邦计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丹东意邦计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32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