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2069.3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邹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而言,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使光线能够通过液晶层或不通过液晶层,并通过控制像素电极上的电压来调节液晶分子的偏转量,进而控制显示画面的灰阶变化。
通常,LCD显示屏中公共电极与电容式触控电极共用,电容式触控电极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当有人体接触触摸屏时,人体电场就会影响该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进而改变感应电极耦合出的电压信号,驱动电极通过逐行扫描检测到电压信号的改变,感应电极对电压信号发生改变的位置进行定位,进而能够确定触点位置。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的菱形触控电极在公共电极层中位置分布的俯视图。以四个菱形触控电极为例,实际上触控电极是以阵列结构排列于公共电极层中,公共电极层每一行或每一列均设置有多个菱形触控电极。图1中,四个菱形触控电极设置在同一层,竖直方向上的两个菱形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Rx,水平方向的两个菱形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Tx,两个感应电极直接连接,两个驱动电极通过铟锡氧化物(ITO)桥10连接。
从图1可以看出,菱形触控电极中的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的边界与像素区中各像素单元的边界是相互交叉,互不平行的。由于各菱形触控电极的边界与像素区中各像素单元的边界相互交叉、互不平行,使各菱形触控电极之间耦合电容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进而影响液晶分子的偏转,最终体现在显示效果上对LC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降低菱形ITO触控电极之间耦合电容的变化对LC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不利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黑矩阵、多个驱动电极单元和多个感应电极单元,所述驱动电极单元与所述感应电极单元间隔分布,其中,每个驱动电极单元或感应电极单元均包括多个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的边界在具有所述黑矩阵的基板的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覆盖的范围内或者与所述黑矩阵覆盖的范围重合。
优选地,所述透明电极为四边形透明电极,各四边形透明电极在驱动电极单元或感应电极单元内是纵向设置的,任意相邻的驱动电极单元与感应电极单元呈插指排列;在横向,驱动电极单元的四边形透明电极与感应电极单元的四边形透明电极间隔排列,相互绝缘;在纵向,感应电极单元中的各四边形透明电极连接为一体,驱动电极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四边形透明电极连接作为一个驱动电极子单元,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子单元之间相互绝缘,且在驱动电极子单元所在的横向各驱动电极子单元采用过桥连接;或者,驱动电极单元中的各四边形透明电极连接为一体,感应电极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四边形透明电极连接作为一个感应电极子单元,相邻的两个感应电极子单元之间相互绝缘,且在感应电极子单元所在的横向各感应电极子单元采用过桥连接。
优选地,所述黑矩阵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单元和多个感应电极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色滤光(CF)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阵列基板,所述显示介质层为液晶层。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单元和多个感应电极单元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同一层,该层为公共电极层。
优选地,所述四边形透明电极的边界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非公共电极层的投影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栅极线或数据线覆盖的范围内或者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栅极线或数据线覆盖的范围重合。
优选地,所述四边形透明电极为长方形透明电极或正方形透明电极。
优选地,所述四边形透明电极是采用铟锡氧化物ITO材料制作的ITO透明电极。
优选地,所述任意相邻的驱动电极单元与感应电极单元之间采用钝化材料进行绝缘。
优选地,所述钝化材料采用氮化硅、二氧化硅、磷硅玻璃PSG或硼磷硅玻璃BPSG。
优选地,所述过桥采用金属过桥或ITO过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2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