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构造底板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1682.3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0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吕良军;覃森;潘伟华;韦宝娟;黄瑞谊;黎文东;韦元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构造 底板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构造底板的施工方法,用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室的底板与墙体施工一直是建筑施工比较受到关注的问题,《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在第5.1.3条,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在13-1-3-10施工缝,在19-5-9-1,第6点第(2)条,均明确要求: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应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对于上述要求,具体实际情况有时难以达到,例如:柳州市某工程,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含28层至18层的塔楼共5栋,大型地下室1层1.5万多平方米,5栋塔楼均为筏板基础,裙楼为分散式独立柱基,塔楼和裙楼埋深从-10.5米至-5米不等,筏板和独立柱基上填土,再往上为构造底板,与各剪力墙和柱连成一体。施工时,填土按规范须分层填土夯实且每层厚30cm至50cm须夯实,但对于大面积填土用大型机械压实难以做到,存在填土最深达5米多在短期内难以密实的问题,施工时若施工缝按规范留设,会在地下室底板下形成空洞,过半年至1年时间后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底板开裂和渗水等现象的质量问题。这时,通常将构造底板后浇施工,在墙柱与板连接位置设施工缝并预留钢筋或后植筋,而对防水仅在连接施工缝位置混凝土内留槽或凿槽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处理,这种做法均在墙柱与板接口形成垂直的一条线施工缝,均有防水隐患,施工缝接口一般均潮湿和渗水。这就是工程界的所谓“十缝九漏”现象,可见,地下室的底板防水,是建筑工程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构造底板的施工方法,能够使流水渗入线路弯曲足够长,使卷材防水避免点和线接口,采取面接口,从而保证防水质量,彻底克服现有工艺存在的上述问题。适用于由于填土密实度难以在短期满足规范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不受力的构造底板的施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构造底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正常浇捣剪力墙、柱至构造底板下550mm,
2、内外回填土填至已浇剪力墙、柱下400mm并夯实,
3、按设计尺寸正常浇捣施工混凝土牛腿及预留凹槽和连接插筋,
4、施工剪力墙外墙、柱上部结构部分并完成外墙卷材防水,在第2道施工缝处增一道卷材防水,完成外墙防水保护层后回填外墙填土,
5、正常情况下3个月时间回填土密实后,施工构造底板垫层和卷材防水及保护层,
6、正常施工构造底板钢筋混凝土,
7、养护混凝土并检查构造底板接口,若有分离采取油膏嵌缝方式修补。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1.施工工艺简单。本方法与普通浇捣剪力墙、柱和底板相同,作业方法简单,工人操作方便。
2.能保证工期。将构造底板后浇,避免填土密实度难以在短期满足规范要求而停工。
3.能保证质量,杜绝隐患,避免返工,从而使造价降低。本方法使流水渗入线路弯曲足够长,使卷材防水避免点和线接口,卷材防水采取面接口,从而在工艺上使防水质量得到保证。
4.节能环保。所需材料与普通浇捣剪力墙、柱和底板相同,可以重复周转使用,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留施工缝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回填土面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3施工牛腿3预留凹槽4插筋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4施工剪力墙外墙、柱上部结构部分7外墙卷材防水8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5回填土达到密实施工构造底板垫层9和卷材防水及保护层1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6施工构造底板钢筋混凝土1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施工缝1、回填土面2、牛腿3、留好凹槽4、插筋5、第2道施工缝6、上部结构部分7、外墙剪力墙卷材防水8、垫层9、卷材防水及保护层10、构造底板钢筋混凝土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地下室构造底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1所示,按照普通浇捣剪力墙、柱做法,剪力墙外墙柱正常施工至构造底板下550mm,留施工缝1;
(2)如图2所示,内外回填土填至已浇剪力墙、柱施工缝1下400 mm并及时尽可能夯实;
(3)如图3所示,按设计尺寸施工牛腿3,注意留好凹槽4及插好连接钢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1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