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胖头部织针和织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8334.0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2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M.奥特;J.布雷德迈尔;R.肯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02 | 分类号: | D04B3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傅永霄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经编机的胖头部织针(Vollkopf-Wirknadel),其带有:柄部,该柄部具有线圈容纳区域;和头部,该头部具有远离柄部的端部和限制纱线腔的钩部,其中在纱线腔和端部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Minimalabstand)相应于头部厚度的至少2.5倍,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织针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从文献DE 30 36 309 C2中已知这种类型的胖头部织针。在这种类型的织针中,与“正常头部”织针相比,邻近头部的端部的纱线腔的底部布置成更加靠近柄部,从而在线圈形成(Maschenbildung)时可产生更大的毛圈(Schlinge)。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扩大提花可能性。
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胖头部织针中,该目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线圈容纳区域具有最小限度周长(Minimalumfang),该最小限度周长相应于或大于钩部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周长。
在线圈形成过程中,简单地来说,纱线由针的头部的钩部捕获并且被拉动穿过已经形成的线圈。已经形成的线圈(Masche)位于柄部的线圈容纳区域上。在拉动穿过已经形成的线圈时,纱线由于头部构造成胖头部比在正常织针的情况下稍微更低地被拉动穿过线圈,以便为了形成用于新的线圈的毛圈。纱线处于一定的应力下。现在,通过线圈容纳区域构造成具有相对大的周长保证,相对大的新形成的毛圈不会再次被拉紧,而是由于线圈容纳区域的大的周长保持原来形成的大小。可利用这种情况以针对织物产生大的毛圈。在此,线圈容纳区域至少延伸到在胖头部织针的最高位置中的脱圈边缘之下。因此线圈容纳区域如此长,即使得无论如何都防止所形成的线圈或毛圈再次被拉紧。在纱线腔和头部的端部之间的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的周长相应于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在此,不需要在数学上精确的同等。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也可比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的周长小约5%。然而优选的是,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等于或者甚至大于在最小限度距离的区域中的钩部的周长。如果线圈容纳区域的最小限度周长更大,那么在过渡到线圈容纳区域上时毛圈甚至还被稍微扩大,从而针对织物稍后可得到更大的毛圈。
优选地,设置舌形部,可利用该舌形部封闭纱线腔。那么,胖头部织针构造成舌针。在舌针的情况下,不需要用于封闭纱线腔的滑块。舌形部总是与织针一起运动。在这种情况中实现,允许相应的纱线的更大的侧向拉力作用到织针上,从而也可处理总体上稍微更强的纱线。
优选地设置弹簧,其在没有其它力作用的情况下将舌形部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即在该位置中用于容纳纱线的纱线腔敞开。在这种情况中,在相继进行的线圈形成过程中可交替地占用(belegen)或者不占用(胖头部织针,从而得到提花多样性的提高。弹簧保证,当需要时纱线腔始终是敞开的。
优选地,舌形部布置在布置在槽区段中的舌槽中,并且线圈容纳区域具有与槽区段相同的周长。线圈容纳区域也可伸入槽区段中。那么,在织造循环中形成的线圈或毛圈滑动越过该槽区段,其中线圈或毛圈尽可能长时间地使舌形部打开,并且之后到达线圈容纳区域中。在该构造方案中可避免由此形成的毛圈的大小变化。
优选地,线圈容纳区域笔直地从槽区段处继续延伸。因此,当毛圈或线圈被转移到线圈容纳区域中时,其不必进行方向变化。由此,将不适宜的力分布保持很小。
优选地,在针踵中结束的腿部区段在相对于柄部的预定的钝角下伸延。相应地,用于织针的驱动器可作用在腿部处,确切地说作用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在该位置存在足够的空间。
针对织针组件而言,该目标也通过多个处于在偏置方向(Versatzrichtung)上伸延的行中的织针实现,其如以上已经描述的那样构造。然而在此在行中使用不同的针。一方面使用胖头部织针。另一方面使用“正常的”织针,为了区分的目的其被称为“正常头部”织针。正常头部织针例如可用于形成织物基底,而胖头部织针用于产生毛圈。
在此优选的是,平行于该行的织针布置第二行织针,其中,一行的相应的胖头部织针和另一行的相应的正常头部织针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可在双针床的(doppelfonturig)经编机中使用这种类型的织针组件,以产生间隔织物(Abstandsgewirk)。在这种类型的间隔织物中实现,在外侧上产生也可被称为绒圈(Polschlinge)的毛圈。如果稍后通过切断在两个织物层之间的绒头纱线分离间隔织物,可获得这样的织物,即在其中,在一侧上构造有具有相应的毛圈的毛圈花线提花(Frottee-Musterung),而另一侧构造成丝绒状的(samtarti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8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