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方法及安全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7310.3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3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湘辉;唐立山;何允立;曾祥亮;陈大伟;丁明;韩玉凯;韦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17/00 | 分类号: | B66F17/00;E04G3/2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姜荣华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施工 升降 平台 重载 安全 锁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方法及安全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专用施工升降平台是水电行业以及建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施工装置,施工高度高,难度也大,因此,对施工平台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专用施工平台上面通常置有料斗等混凝土施工设备,平台提升到指定的施工位置之后对建筑进行施工,由于现有的混凝土施工设备经常会发生堵料情况,导致物料过多的累积到施工设备上,最终全部作用在施工平台上,使平台重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传统的锁定装置不能够及时提供足够大的力稳定施工平台,最终导致施工平台沿着轨道下滑,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危害。
专业施工平台因特殊施工要求,平台设计为4层,则平台自总达到4吨左右,常规施工平台驱动方式无法完成平台上下驱动,设计将平台分成左右各自独立两个4层平台,分别驱动,可以通过电气联动,完成2个平台同步升降。在这样的条件下,单个平台升降的载荷为750Kg。而在平台上混凝土施工时,如果发生堵料,则单个平台载荷将达到3000Kg,平台驱动和安全装置无法支撑这样的载荷,必将导致施工平台驱动装置失效,传动机构的自锁功能失效,平台载荷过大等。
传统的施工平台安全锁定装置(如极位限制器、报警器、制动器等)不但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安全系数比较低,不能够满足施工平台过载或突发事故时的制动要求,而且传统的安全装置通常是为某套施工平台专门设计或连成一体的,施工结束后不能够满足其他平台的安全要求,可重复利用性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施工平台重载锁定安全装置的安全系数低,成本高、制作难度大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的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方法及安全锁定装置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施工平台安全锁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方法,施工升降平台包括施工平台、及供施工平台升降的轨道,安全锁定方法包括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对施工平台施加辅助支撑——临时支撑的拆除:
第一步,设置临时支撑为施工平台运行到施工位置时,在轨道上设置临时支撑;
第二步,临时支撑对施工平台施加辅助支撑为使临时支撑与施工平台主梁相接触,施工平台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料斗堵料、或载重过大等时,施工平台主梁受力变形或施工平台出现下滑,临时支撑将主梁变形压力或施工平台下滑压力传递给就轨道上;
第三步,临时支撑的拆除为某处施工已完成,对施工平台上的荷载进行报卸除后,将临时支撑从轨道上拆除,施工平台能自由移动。
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方法还包括监测临时支撑受力变化,在第二步中,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压力感应器,使压力感应器通过施工平台压在临时支撑上或是通过临时支撑压在施工平台上,压力感应器上出现预先压力读数,当施工平台受力发生变化时,压力感应器的读数也出现相应变化,操作人员通过观察压力感应器读数监测临时支撑受力变化。
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施工升降平台包括施工平台、及供施工平台移动的轨道,重载安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框、及设在固定框上的抱箍,所述的固定框由四根方钢管焊接而成、其形状为距形,抱箍固定在固定框的四个角上;
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通过抱箍固定在轨道上,固定框与施工平台主梁相接触,施工平台主梁向固定框施加压力时,固定框将压力通过抱箍传导到轨道上。
进一步讲,重载施工安全锁定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的称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支架,支架包括固定杆、端头平台、旋转杆,所述的固定杆一端固定在 或旋工平台主梁上、另一端固定端头平台,端头平台上设有内螺旋的固定孔,旋转杆表面设有外螺旋,旋转杆设在固定孔内,转动旋转杆能使其伸出或缩回固定孔,称重传感器设在旋转杆端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专用施工升降平台重载施工安全锁定方法,通过增加临时支撑,使施工平台重载时更加稳定,载重载荷通过传感器显示在顶面的操作平台上,并有相应的报警装置提醒施工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7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式水泵
- 下一篇:一种根据导航定位信息进行信息报警的方法、装置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