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次磷酸钠工业废渣制备亚磷酸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87306.7 | 申请日: | 2014-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3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桃;王鑫;王海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25/163 | 分类号: | C01B25/16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钠 工业 废渣 制备 磷酸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次磷酸钠工业废渣制备亚磷酸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次磷酸钠是化学镀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黄磷、生石灰、烧碱(或纯碱)为主要原料的一步法工艺进行工业生产。但该工艺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渣,俗称次磷酸钠废渣,其主要组成是亚磷酸钙(约40~50wt%)、碳酸钙(约10~30wt%)、氢氧化钙(15~30wt%)、Al2O3(约1~1.5wt%)、SiO2(约1~3wt%)、其他0~7wt%。
目前,次磷酸钠工业废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1)填埋;(2)在旋转窑炉内通过高温将其转化为肥料级磷酸三钙;(3)利用复分解反应将废渣中的亚磷酸钙转化成亚磷酸钠溶液,再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或电解、电渗析等)将其转化成亚磷酸;(4)利用酸解将废渣中的亚磷酸钙转化成粗亚磷酸溶液,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亚磷酸,然后再利用石灰乳反萃取有机相,制备亚磷酸钙。其中,方法(1)未能有效利用废渣中大量的亚磷酸钙,资源浪费且污染环境;方法(2)实质是走低端产业路线,能耗高污染大,产品附加值低;方法(3)和(4)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产生废液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次磷酸钠工业废渣制备亚磷酸钙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工业化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一、将次磷酸钠工业废渣粉碎至60~120目;
步骤二、在60~90℃和200~500r/min的转速条件下,将步骤一中粉碎后的废渣、水、碳酸钠按照质量比1:(2~3):(0.9~1)加入反应釜Ⅰ,恒温搅拌反应6~8h,离心分离,得到滤饼Ⅰ和滤液Ⅰ;
步骤三、在200~500r/min的转速条件下,将滤饼Ⅰ和浓度为31wt%的盐酸加入反应釜Ⅱ,盐酸的加入量为滤饼Ⅰ质量的2~2.5倍,恒温搅拌反应0.5~2h,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废渣和滤液Ⅱ;
步骤四、滤液Ⅰ经过活性炭吸附系统后,与滤液Ⅱ一起缓慢、连续加入到连续反应结晶器内,产品母液Ⅰ由结晶器底部连续排出,要求控制加入到反应结晶器时的滤液Ⅰ中亚磷酸钠与滤液Ⅱ中氯化钙的化学计量比为1:(1.1~1.2),控制连续反应结晶器内温度60~90℃、搅拌转速200~500r/min,物料在连续反应结晶器内平均停留时间为1~5h;
步骤五、将产品母液Ⅰ送至陈化器,控制陈化器内温度60~90℃、搅拌转速100~300r/min,物料在陈化器内平均停留时间为0~3h,陈化结束后的物料由陈化器底部连续排出,经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亚磷酸钙晶体和结晶母液Ⅱ;
步骤六、将结晶母液Ⅱ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粗盐和结晶母液Ⅲ,结晶母液Ⅲ返回连续反应结晶器进行循环。
所述的活性炭吸附系统包含两个并联的活性炭吸附塔,内装生物质活性炭吸附滤液Ⅰ中的微量重金属离子,两个活性炭吸附塔交替使用,当其中一个吸附饱和后,切换至另一个吸附塔操作,同时对达到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塔进行蒸汽吹扫再生,吹扫蒸汽温度为100~150℃,蒸汽吹扫后再用40~80℃热空气吹扫干燥活性炭吸附塔,以备后用。
所述的化学计量比为摩尔比。
所述的制备得到的亚磷酸钙晶体的纯度大于99.0%。
所述的制备步骤六中的蒸发采用减压操作,其真空度为0.02~0.08MPa,当其结晶母液中的晶体悬浮密度达到30~50wt%时蒸发结晶操作结束,然后过滤、干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 本发明所涉及的次磷酸钠工业废渣制备亚磷酸钙的方法,亚磷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HPO2 + CaCl2 ---→ Ca(H2PO2)2↓ + 2NaC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7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