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转子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86550.1 | 申请日: | 2014-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成;小西和成;森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1/32 | 分类号: | H02K1/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茅翊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通风冷却结构加以改良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感应电动机等旋转电机的转子将转子铁心与旋转轴的外周面嵌合,并且在该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形成有多根切槽。并且在这些切槽内分别收容有转子杆。这类旋转电机运转时会发热,因此为了防止其温度上升,要进行通风冷却。作为转子的通风冷却结构,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1-150898号公报所述,一般是在成为圆柱状的转子铁心的轴向的多个部位设置径向的通风管道,使流入沿轴向贯穿转子铁心的通风路径的冷却风流入这些径向的通风管道,且向着与定子之间的部位排出,由此将冷却风引导到转子杆且将该转子杆加以通风冷却。
然而,对于转速为3600rpm以上的大容量感应电动机一类的旋转电机来说,如果在转子铁心上设置径向的通风管道,就会产生机械强度或损耗、噪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无法设置通风管道,成为没有通风管道的结构。这样转子杆会变成高温,因此强烈要求设置对其的冷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无须在转子铁心上设置径向的通风管道就能有效地对转子杆进行通风冷却。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在嵌合安装到旋转轴的转子铁心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形成有分别收容转子杆的多个切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铁心上,在所述多个切槽的底部开槽的通风槽沿着所对应的切槽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在所述转子杆上设有多个通风孔,这些通风孔的一端面向所述通风槽,另一端与所述切槽的开槽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图。
图2是表示该转子的横截面的1/4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转子10,图2表示该转子10的横截面的1/4部分。
在图1及图2中,转子10是通过在旋转轴11的外周面上嵌合安装转子铁心12来构成的。在该转子铁心12的外周面上,图1所示的多个切槽13分别沿轴向形成,在这些切槽13内分别收容着转子杆14。这些转子杆14的两端通过端环14a来相互连接。
另外,在转子铁心12上,在其多个切槽13的底部开槽的通风槽15沿着所对应的切槽13的长度方向来分别形成,如图1所示,它们的两端在转子铁心12的左右两端面上开口。
在分别收容于多个切槽13内的转子杆14上,设有沿它们的横断方向贯穿的多个通风孔16。这些通风孔16的一端面对所述通风槽15,另一端则通往切槽13在转子铁心11外周面上的开槽部。
采用上述结构,一旦旋转电机运转且转子10旋转,设在旋转轴11两端部的未图示的风扇就从转子10的两侧沿着轴向送风。即,如图1中箭头所示,从旋转轴11的两端侧送入的冷却风在将转子杆14的端环14a部分加以冷却的同时,通过其下部,从通风槽15的两端开口被送入其内部。
被送入通风槽15内的冷却风在通风槽15内向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流动,与底部开有通风槽15的切槽13内的转子杆14的底边部接触且将其加以冷却。该冷却风又经过沿转子杆14的横断方向贯穿的多个通风孔16,在对转子杆14内部进行直接风冷的同时,向对着未图示的定子铁心内周的相对间隔部分排出。
由于这样针对设在转子铁心12上的多个切槽13来设置在切槽13底部开槽的通风槽15,并且在收容于多个切槽13内的转子杆14上设置沿它们的横断方向贯穿且从通风槽15通往切槽13的开槽部的多个通风孔16,因此能够有效地对转子杆14进行风冷,能够大幅度地减轻运转时的温度上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发明范围的限定。上述新的实施方式还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可以在不脱离发明要点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或要点中,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6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