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介入性机械扰动特征的压铸件焊接方法及焊枪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3380.1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7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游国强;李滋亮;马小黎;黎圣林;杨永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介入 机械 扰动 特征 压铸 焊接 方法 焊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介入性机械扰动特征的压铸件焊接方法及可应用该方法的焊枪。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是目前成型有色金属锌、铝、镁、铜等合金铸件的重要成型工艺方法。压铸的工艺特点是铸件的强度和硬度较高,形状较为复杂且铸件壁较薄,而且生产率极高。目前压铸件被大量运用于各个行业中,例如铝压铸件产品被大量使用在汽车行业,由于其强度,耐用性,重量轻和可回收性等。镁合金压铸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手电动工具,航空航天及3C领域等。但受到压铸工艺的影响,压铸件内部往往含有较多的气体,这些气体成为了压铸件在焊接(主要为熔化焊)工艺过程中形成气孔的主要原因,压铸件焊接后在接头处形成大量的宏观和微观气孔,严重影响接头质量。由此,在工程应用中通常认为压铸件是不宜进行熔化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色合金压铸件后续加工工艺的选择,如不能进行焊补和焊接连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因此,解决压铸件焊接气孔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公布号为CN102794542A和CN101239415A的两篇专利文件均公开了一种在焊接过程中利用外界振源使焊丝振动以减少焊接气孔的焊接方法,虽然焊丝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焊接气孔,但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在焊接过程中焊丝会熔化,难以深入熔池底部,其振动只能使熔池表面得到一定的振动,使熔池内靠近表面部分的气孔逸出,而熔池内部尤其是较深部位的气孔无法从熔池内逸出;2)焊丝需要在保持稳定给进的同时对熔池施加振动,其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使熔池内部尤其是较深部位气孔逸出、并且简单可靠的减少焊接气孔的压铸件焊接方法。
与此相应,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熔池内部气孔的焊枪。
就焊接方法而言,对压铸件进行熔化焊焊接,焊接过程中将振动或偏心旋转中的扰动针插入熔池内部对熔池进行搅拌。相比焊丝振动,本发明中作为扰动介质的扰动针可深入到熔池内部,可对熔池进行更充分的搅拌,能够有效的将熔池内部尤其是较深部位的气体充分逸出,焊接质量更好。
作为本方法的优化,在焊接过程中扰动针随焊枪同步移动,扰动针对熔池的搅拌效果更好,可以大量减少焊缝中气孔的含量,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
就可应用于上述方法的焊枪,包括焊枪本体,焊枪本体上安装有搅拌驱动装置,搅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可插入焊接熔池内部的扰动针。
优选的,所述搅拌驱动装置为微型振动电机。
优选的,搅拌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偏心旋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焊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扰动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焊接方法的实施例
采用实施例1-6与对照例1-2进行对比,对本发明的焊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特别说明的是,所有实施例及对照例中的以下参数均一致:块状试样几何尺 寸为70mm×50mm×6mm,焊机型号为欧地希(OTC)AVP-360,钨极氩弧焊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100A、电压25V,焊接速率280mm/min,保护气体为纯度为99.99%的氩气;实施例中选用钨针作扰动针3,钨针直径为1.5mm,插入熔池端被打磨成楔型(如图2所示)。焊接具体步骤为:焊接时将被焊试样固定,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启动焊接小车,使焊枪1以一定的速度移动,完成焊接。
对照例1:
对象为压铸态块状AZ91D镁合金,焊接时不加入扰动装置。
实验结果:计算得焊缝气孔率为0.283。
对照例2:
对象为压铸态块状A356铝合金,焊接时不加入扰动装置。
实验结果:计算得焊缝气孔率为0.276。
实施例1:
对象为压铸态块状AZ91D镁合金,钨极氩弧焊焊接压铸镁合金的同时,钨针插入至熔池内部并与焊枪1同步移动,振动电机带动钨针振动,振动频率20Hz,对焊接熔池进行振动扰动,钨针倾斜角为30°,以有利于熔池中气体的逸出。
实验结果:计算得焊缝气孔率为0.172,与对照例1相比焊缝气孔率下降39.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3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救援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张紧装置、三角履带轮及上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