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81374.2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龚明;侯峰;林斯飞;张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世纪长河新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343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移动设备日益增多,这样对设备的电源也 提出了很多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随之进入大规模的使用阶段,锂离子电池的 研究也正在朝着高倍率、高循环、高容量等方向发展,圆柱锂离子二次电池广 泛应用于笔记本、数码产品、矿灯、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领域,需求量非 常大;目前在圆柱型锂离子二次电池行业内,圆柱锂离子二次电池,常温300 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在80%至95%之间。
本发明产品3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达到88%至96%,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此 负极配方优化了活性物质、粘结剂的比率,在增加了负极活性物质含量的情况 下,负极极片具有良好的粘附力;在制片及卷绕过程不会出现掉料的现象,提 高了电芯一致性及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具有良好制造性能 及高循环性能的负极极片配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由石墨96%~99%、SBR (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乳液)0.5%~2%、CMC(羧甲基纤维素钠)0.5%~2%配 制而成,石墨为黑色的固体粉末,SBR(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乳液)为乳白色 乳液,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白色粉末。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极片配方设计时,根据材料体系筛 选及配方优化实验,优选开发出此款具有良好制造性及高循环性能的电池中的 负极极片,此负极极片适当调整了活性物质及粘结剂的比率,确保极片在制作 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粘附力的同时,优选出具有良好循环性能的配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由石墨96%~99%、SBR(苯乙烯丁二烯 聚合物乳液)0.5%~2%、CMC(羧甲基纤维素钠)0.5%~2%配制而成。
实施例1:
1.先加入水和0.5%比例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胶液,要求搅拌机公 转转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6000rpm,时间为:1h;
2.用粘度计测试胶液粘度;
3.加入99.0%比例的石墨,要求搅拌机公转转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 6000rpm,时间为:2h;
4.加入0.5%比例的SBR(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乳液),要求搅拌机公转转 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6000rpm,时间为:1h
5.用粘度计测试浆料粘度。
实施例2:
1.先加入水和2%比例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胶液,要求搅拌机公 转转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6000rpm,时间为:1h;
2.用粘度计测试胶液粘度;
3.加入96.0%比例的石墨,要求搅拌机公转转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 6000rpm,时间为:2h;
4.加入2%比例的SBR(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乳液),要求搅拌机公转转速 为:45rpm,自转转速为:6000rpm,时间为:1h
5.用粘度计测试浆料粘度。
实施例3:
1.先加入水和1.25%比例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胶液,要求搅拌机 公转转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6000rpm,时间为:1h;
2.用粘度计测试胶液粘度;
3.加入97.5%比例的石墨,要求搅拌机公转转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 6000rpm,时间为:2h;
4.加入1.25%比例的SBR(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乳液),要求搅拌机公转转 速为:45rpm,自转转速为:6000rpm,时间为:1h
5.用粘度计测试浆料粘度。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配方石墨、SBR和CMC的配比均为质 量百分比,按本发明配方配比备料,将配成的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 再将制作好的正负极极片卷成电芯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世纪长河新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世纪长河新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1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