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丝退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0364.7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蒋超;乐跃民;杨金道;廖夕均;薛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腾龙精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58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丝 退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丝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丝需经过退火处理。不锈钢加工后的残余应力如不及时消除往往导致钢的开裂。拉拔后的半成品钢丝存在残余内应力,须经过退火工艺消除内应力,以起到防止开裂,消除加工硬化的作用,以利于继续加工。
由于不锈钢丝的退火工艺会对不锈钢丝表面产生氧化作用,虽然通过涂覆退火液和皮膜液可减轻氧化现象,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退火后的不锈钢丝的氧化痕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不锈钢丝退火工艺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消除消除退火后的不锈钢丝的氧化痕迹的不锈钢丝退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丝退火装置,其中,包括:
加热区;
复数个金属管,通过所述加热区,用以使不锈钢丝穿行其中;
燃烧区,设置于每个金属管出口处;
氢气罐,连接每个所述金属管的燃烧区,用以向每个所述金属管的燃烧区提供氢气。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复数个所述金属管出口处设置有收卷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复数个所述金属管出口处与所述收卷装置之间设置有冷却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冷却区与所述收卷装置之间设置有退火液槽,用以向退火后的不锈钢丝涂覆退火液。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退火液槽与所述收卷装置之间设置有皮膜液槽,用以向所述不锈钢丝涂覆皮膜液。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于复数个所述金属管入口处设置有放卷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复数个所述金属管入口处与所述放卷装置之间设置有酸洗池,用以对待退火的不锈钢丝进行酸洗。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复数个所述金属管入口处与所述酸洗池之间设置有预热区,用以对待退火的不锈钢丝进行预热。
本发明获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氢气的保护性燃烧消除了退火后的不锈钢丝的氧化痕迹,使退火后不锈钢丝表面光亮,并形成保护层,并提高退火后的不锈钢丝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不锈钢丝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丝退火装置,其中,包括:
加热区1,用以对不锈钢丝进行退火作业,加热区可通过电加热获取热量,同时可在加热区周围设置防火隔热结构,保证人员安全;
复数个金属管2,通过加热区,用以使不锈钢丝穿行其中,通过设置复数个金属管,可同时对多条不锈钢丝进行退火作业,从而提高了不锈钢丝退火装置的工作效率;
燃烧区21,设置于每个金属管2的出口处,用以对每个金属管2中的不锈钢丝实施保护性燃烧;
氢气罐3,连接每个金属管2的燃烧区21,用以向每个金属管2的燃烧区21提供氢气,以氢气作为保护性燃烧的气体可在不锈钢丝表面形成保护膜,使退火后的不锈钢丝表面光亮,并提高退火后的不锈钢丝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复数个金属管2的出口处可设置收卷装置4,用以对退火后的不锈钢丝进行收卷。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复数个金属管2的出口处与收卷装置4之间可设置冷却区5。冷却区5用以对退火后的不锈钢丝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冷却区5与收卷装置4之间设置有退火液槽6,用以向退火后的不锈钢丝涂覆退火液。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退火液槽6与收卷装置5之间设置有皮膜液槽7,用以向不锈钢丝涂覆皮膜液。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于复数个金属管2的入口处设置有放卷装置8。放卷装置8用以将拉丝后的不锈钢丝放卷,是不锈钢丝进入退火装置进行退火作业。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复数个金属管2的入口处与放卷装置8之间设置有酸洗池9,用以对待退火的不锈钢丝进行酸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复数个金属管2的入口处与酸洗池9之间设置有预热区10,用以对待退火的不锈钢丝进行预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腾龙精线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腾龙精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03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