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能源装置和发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80160.3 | 申请日: | 2014-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林;郑莉;程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S10/10 | 分类号: | H02S1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肖冰滨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能源 装置 发电 方法 | ||
1.一种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和覆盖在太阳能电池上的摩擦发电机,其中:
所述摩擦发电机自下而上由透明衬底、透明导电层和透明摩擦层依次层叠组成,其中,所述透明摩擦层的下表面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与等电位电连接;
所述摩擦发电机将自然界中存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该自然界中存在的机械能包括:风能和海浪携带的机械能;
所述摩擦发电机还将雨滴中的静电能转换为电能,其中,在雨滴和所述透明摩擦层的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产生并连续输出正、负交替的周期性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摩擦层的表面为疏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摩擦层的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超疏水接触角大于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摩擦层表面具有微纳结构层,所述微纳结构层为纳米线、纳米管、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花、纳米沟槽、微米沟槽,纳米锥、微米锥、纳米球和微米球状结构,以及由前述结构形成的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层与所述透明摩擦层的材料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层为通过光刻蚀、化学刻蚀和等离子刻蚀的方法在所述透明摩擦层的上表面制备;或者所述微纳结构层在制备所述透明摩擦层的材料时直接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摩擦层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绝缘材料为下列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摩擦层的厚度为50nm-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膜TC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ITO、掺氟氧化锡透明导电膜FTO或掺铝氧化锌透明导电膜AZO。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透明导电层和透明摩擦层均为柔性材料;或者,所述透明衬底、透明导电层和透明摩擦层均为硬性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材料为PET薄膜、玻璃或石英。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紧密贴合封装并固定于太阳能电池上表面;
或者,所述摩擦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支撑体互相隔离开,在所述摩擦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之间形成空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的厚度为1mm-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是表面具有微纳凹凸结构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6.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自下而上由底电极层、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未经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01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