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组列车及构成编组列车的车辆的增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9826.3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0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岛田基巳;岩崎充雄;冈本健司;稻荷田聪;安藤武;望月健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0L9/24 | 分类号: | B60L9/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王亚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组 列车 构成 车辆 增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组列车。
背景技术
一般,利用铁道的乘客的数量随着列车运行的地域和区间、或季节和时间段等而不同。此外,在利用了铁道的运输中,运输量并不限于每次都相同。因此,根据乘客数量或运输量等来灵活地调整构成编组列车的车辆的数量与运行效率的提高和运行成本的削减相关联。作为变更编组长度的技术,有JP特开平4-126658号(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备多个将在供电车辆的两侧配置了1辆受电动力车辆以3辆为1个单位的动力单元的编组中,通过在各个动力单元彼此之间配置拖车,从而在每一个车体中增减编组长度的技术。
此外,为了削减轨道的保养费用,期望分散列车对轨道施加的压力。作为分散构成编组的车辆的轴载重的技术,有EP2292125A1(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构成编组的一部分车辆(专利文献2Fig2:6,14,16)的底面具备空间,并在该空间内能够配置电池或压缩机的技术。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4-126658号
专利文献2:EP2292125A1
在专利文献1中,在从任意的编组中增减1辆时,存在重新编组变得复杂的问题。例如,在有20辆编组时对除了3~5号车的17辆进行编组的情况下,在之后要变更为18辆编组时,需要在将原本排除在外的3辆计算在内恢复成20辆编组之后,再将2号车及12号车或者10号车及11号车排除在外,因此重新编组并不容易。
在专利文献2中,一开始就不存在变更车辆的数量的前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使构成编组的列车的轴载重分散来容易实现每次1辆的车辆的增减的编组列车。
一种编组列车,具备:集电单元,从列车的外部获得电力;变压单元,对从集电单元供给的电力进行变压;电力变换单元,将从变压单元输出的电力变换为电压可变频率可变的交流电力;和交流电动机,被电力变换单元驱动,该编组列车连结多个车辆而构成,所述编组列车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第1电力供给线缆,一端与变压单元的次级侧连接,另一端与电力变换单元连接,向电力变换单元供给从变压单元输出的电力;和第2电力供给线缆,一端能够与变压单元的次级侧连接,另一端被电开路。
或者,一种构成编组列车的车辆的增加方法,编组列车具备:集电单元,从列车的外部获得电力;变压单元,对从集电单元供给的电力进行变压;电力变换单元,将从变压单元输出的电力变换为电压可变频率可变的交流电力;和交流电动机,被电力变换单元驱动,该构成编组列车的车辆的增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编组列车中进一步追加具备电力变换单元及交流电动机的驱动车的情况下,驱动车被连结在构成编组列车且具备包括与被电开路的连接端子连接的端部的电力供给线缆的车辆上,经由连接端子供给来自变压单元的电力并驱动驱动车的交流电动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编组列车能够灵活应对编组长度的变更,能够提供抑制了对轨道的负荷的编组列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6辆编组中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以及要追加的车辆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6辆编组中而重新编组为7辆编组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6辆编组中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以及要追加的车辆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6辆编组中而重新编组为7辆编组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3辆编组中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以及要追加的车辆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3辆编组中而重新编组为4辆编组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3辆编组中而重新编组为5辆编组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1辆编组中时的编组列车内的结构例以及要追加的车辆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6辆编组中而重新编组为7辆编组时的编组列车的模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9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