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电控制型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9443.6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1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荻野雅彦;佐佐木洋;音羽拓也;前岛伦子;相马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
主分类号: | B41J2/00 | 分类号: | B41J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 控制 喷墨打印机 打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通过紫外线等光照射固化的光固化型的墨液的带电控制(电荷控制)型喷墨打印机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方式能够分类为带电控制型和按需滴墨(on demand)型。带电控制型中,用泵移送到喷嘴部的墨液被超声波振荡器激振,由此连续地推压出后成为微小的液滴。连续地推压出墨液,因此能够使用速干型的墨液,而且经超声波振动制得的墨滴每秒能够生成数万滴以上,能够高速打印,因此用作工业用的打印装置。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液有利用将树脂或染料/颜料溶解在速干性的有机溶剂制得的墨液的溶剂类墨液、记录后照射紫外线等而形成交联的光固化型墨液等。其中,光固化型墨液与溶剂类墨液相比,更具有打印物的耐溶剂性,来自墨液的挥发成分量少,具有此类优点。
利用光固化型墨液的喷墨打印机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有印刷头的喷墨印刷站(station)的搬送路径的下游,具有照射放射性的备用固化装置和主固化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11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使用光固化型墨液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能够从印刷头喷出的低粘度,需要使用大量的具有光固化的官能基的低粘度的单体成分。其结果是,与通常的溶剂型墨液不同,即使墨液命中打印面,如果不进行UV照射,粘度就无法上升。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墨液命中(着墨)后直至UV照射为止,若花费时间,打印物到达UV灯的区域之前发生渗墨,导致清晰度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利用光固化型墨液的打印物的清晰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实现。
本发明的带电控制型喷墨打印机,包括连续地形成墨液滴的喷嘴、使所述墨液滴带电的带电电极、使带电的所述墨液滴偏转的偏转电极和使偏转的所述墨液滴喷出而打印到被打印基材上的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包括紫外线照射光源,所述紫外线照射光源包括:聚光部件,其使紫外线聚光到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被打印基材之间的所述墨液滴的飞行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上和所述被打印基材的命中区域上;和发光源。
本发明的打印方法,其为连续地形成墨液滴,使所述墨液滴带电并使带电的所述墨液滴偏转,使偏转的所述墨液滴喷出而打印到被打印基材上的带电控制型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法,使紫外线聚光并照射到喷出的所述墨液滴的飞行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上和所述被打印基材的命中区域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利用光固化型墨液的打印物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带电控制型喷墨打印机的概略图。
图2是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打印头的结构图。
图4是作为紫外线照射光源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作为紫外线照射光源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头(head)前端部的紫外线照射光源的配置例的图。
图7是命中位置附近的一例。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作为紫外线照射光源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喷嘴、2:带电电极、3:偏转电极、4:打印面、5:回收槽、6:主体、7:打印头、8:打印头盖、9:开口部、10:飞行路径、11:被打印基材、12:打印点、13:紫外线照射光源、14:紫外光、15:发光源、16:调焦机构、17:聚光机构、18:芯、19:包覆层、20:命中区域附近、21:打印物、22:MPU、23:ROM、24:RAM、25:存储装置、26:输入面板、27:显示装置、28:总线、29:激振电压发生电路、30:带电电压发生电路、31:光源控制电路、32:泵、33: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控制型喷墨打印机的概略图。带电控制型中,用泵移送到喷嘴部的墨液被超声波振荡器激振,由此连续地推出后成为微小的液滴。墨滴从喷嘴1被带电电极2施加规定的电荷,其轨道被偏转电极3弯曲,到达被打印基材11的打印面4。轨道未被偏转电极弯曲的非带电墨滴被吸入称作回收槽(gutter)5的回收口,返回到墨罐,被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9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