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隔音高回弹汽车主地毯防震垫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9360.7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曹纯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同昌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36;B32B27/08;B32B3/12;B60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王雅辉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隔音 回弹 汽车 地毯 防震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震垫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隔音高回弹汽车主地毯防震垫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地毯分类方法很多,按制造工艺分有手工栽绒地毯、手工编织平纹地毯 、手工簇绒地毯、手工毡毯、机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祷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丝毯、黄麻地毯、化学纤维地毯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仅是汽车本身的质量、功能及外观的优美,对汽车的内部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汽车内饰地毯而言,通常汽车主地毯采用的量最大。
汽车地毯,不仅仅对其色彩、风格、样式等装饰性作用有要求,还对其环保健康等方面有要求。对于汽车内饰地毯,其吸音减震的性能很重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如果内饰地毯没有吸音减震的效果,那么乘车人员会感到不舒服。地毯本身的吸音减震效果不是很好,通常是在地毯上加一些减震产品,比如防震垫。
现行有的汽车主地毯采用的吸音减震产品一般分为两种:棉毡型和PU发泡型;那现在随着国家对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PU发泡的产品VOC的数值一直都居高不下;普通平铺热风棉毡产品为了满足吸音减震要求使用的都是细丹尼的纤维,但是该产品弹性回复不好,没有很好的触感,减震效果差。
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也为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不仅具有吸音减震效果好的环保型汽车主地毯防震垫。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隔音高回弹汽车主地毯防震垫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隔音高回弹汽车主地毯防震垫,包括两层水平铺网的吸音层和两层直立铺网的高弹性层,所述吸音层和高弹性层交错复合成为一体,所述吸音层的平方克重为400-600g/㎡,所述高弹性层平方克重为1100-1300g/㎡。发明的产品两层水平铺网的吸音层和两层直立铺网的高弹性层,并且吸音层和高弹性层交错复合成为一体,这样使得本发明的产品,其吸引性和弹性回复都很好,同时没有使用再生棉及PU发泡工艺,故没有VOC,使得制品符合国家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要求,无毒。
优选的,所述吸音层采用超细中空纤维,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吸音层包括80-90%超细中空纤维和10-20%L-PET纤维;所述高弹性层采用三维卷曲纤维,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弹性层包括70-80%粗丹尼三维卷曲PET纤维和20-30%L-PET纤维。吸音层采用超细中空纤维,相较于普通纤维,其吸音减震效果更好,高弹性层采用三维卷曲纤维,并且采用了直立铺网的工艺,使用的纤维垂直率在60%以上,可以使得产品的回弹性达到了92%,比平铺棉的高了20%左右。
优选的,所述外层的高弹性层下面设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的下面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上设有防滑纹。使得产品的抗静电性和防滑性更为优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为PET膜层,所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抗静电层包括以下重量组份:
PET:100份;
抗静电剂:5.5-10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剂:1.5-2.5份;
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5-1.5份;
白油:2.5-4.0份;
硬脂酸:0.1-1.0份;
碳酸钙:0.8-1.5份。PET树脂与产品的整体材料实质上保持一致,加入了抗静电剂,使得产品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保证了产品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滑层为丙烯酸树脂/SEBS树脂复合层,所述防滑层的厚度为0.3-0.5mm,所述防滑层包括以下重量组份:
丙烯酸树脂:50-65份;
SEBS树脂:45-60份;
偶联剂:0.5-1.5份;
白油:2.5-4.0份;
硬脂酸:0.1-1.0份;
阻燃剂:0.5-1.5份;
抗菌剂:1.0-2.0份;
增塑剂:1.2-2.6份;
稳定剂:0.3-1.2份;
相熔剂:0.5-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同昌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同昌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9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角电子材料贴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香型复合保暖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