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纤维增强的泡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78710.8 | 申请日: | 2014-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钱元弟;李亚辉;雷团结;王孝平;黄维军;周杨;王慧;陈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38/10;C04B28/08;C04B18/24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纤维 增强 泡沫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纤维增强的泡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又称为发泡水泥、轻质混凝土等,是一种利废、环保、节能、低廉且具有不燃性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它的密度一般波动于300—1200kg/m3之间,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细小孔隙,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这是普通混凝土所不具备的。通常密度等级在400 kg/m3以上范围的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在0.08—0.27w/(m·k)之间,热阻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0—20倍。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物墙体及屋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现行建筑节能工程中普遍采用的聚苯颗粒泡沫材料,具有优越的保温性能,但是其存在较严重的火灾隐患。急需一种完全无机的不燃性和阻燃性保温隔热材料替代聚苯类材料。
目前泡沫混凝土发泡方式主要有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但各有优缺点。采用物理发泡时,混凝土凝结时间长,但内部泡孔细小、大小均一、球形度高、泡孔间连通率低,试样吸水率低,强度低。采用化学发泡法时,混凝土凝结时间短,但内部泡孔粗大、孔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泡孔间连通率高,试样吸水率高,强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泡沫混凝土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秸秆纤维增强的泡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能够解决目前单一发泡泡沫混凝土的缺点,同时增强泡沫混凝土的韧性、保温隔热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纤维增强的泡沫混凝土,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数如下:
胶凝材料 40~80
细轻集料 1~20
秸秆纤维 0.05~0.6
化学发泡剂 2~8
物理发泡剂 0.5~4
稳泡剂 0.02~0.14
催化剂 0.1~0.8
增稠剂 0.05~0.6
水 15~30
所述胶凝材料由水泥和铁尾矿渣微粉组成或由水泥和铅锌尾矿渣微粉组成,其中水泥在胶凝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35~80%,铁尾矿渣微粉或铅锌尾矿渣微粉在胶凝材料中的的质量百分数为20~65%,水泥为标号≥42.5MPa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细轻集料为膨胀蛭石,所述膨胀蛭石的粒径为0.2mm~1.5mm,堆积容重为60~150kg/m3。
所述化学发泡剂为双氧水溶液或碳酸氢钠水溶液,所述双氧水溶液或碳酸氢钠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50%。
所述物理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聚乙氧基化脂肪醇。
所述稳泡剂为明胶或黄胶。
所述催化剂为高锰酸钾水溶液或二氧化锰水溶液,所述高锰酸钾水溶液或二氧化锰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30%。
所述增稠剂为粉末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粘度为150000Pa.S ~200000 Pa.S。
所述秸秆纤维是通过将稻草秸秆、小麦秸秆或玉米秸秆粉碎烘干加工后制成的,所述秸秆纤维的长度为0.5~6mm,密度为200~300 kg/m3。
本发明所提供的秸秆纤维增强的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配料所需的胶凝材料、秸秆纤维、增稠剂放在一起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2~4分钟,然后将配料所需的水、化学发泡剂、稳泡剂、催化剂依次加入其中,继续搅拌4~8分钟,得到浆状混合料;
(2)向步骤(1)得到的所述浆状混合料中加入饱和面干状态的膨胀蛭石,搅拌2~4分钟,得到化学发泡的泡沫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8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