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式母口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8061.1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歌;武学顺;曹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115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片式母口 接触 使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片式母口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片式接触件包括公头接触件和与公头接触件对应的母口接触件,其是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大电流的场合的大电流接触件,在电连接器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片式公头接触件具有片状的插接部分,与片式公头接触件对应,片式母口接触件上具有供所述片状插接部分插入的插口,其中所述插口是由片式母口接触件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单片围成。在现有的片式母口接触件中,所述的两单片均是分别加工,然后以导线捆绑尾端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为了与相应的导线连接,每个单片的尾端处均设有一个弧形的压线板,两单片的压线板开口侧相对设置,在连接导线时,首先通过两单片上的压线板围住导线,然后通过在压线板上缠绕扎带(多采用导线)来固定导线,两单片也在连接导线的同时被绑扎在一起。
在现有技术中,片式母口接触件的两单片上的压线板均是向后延伸的结构,这就使得相应的电连接器必须采用后端出线结构,这势必会加大相应电连接器的轴向尺寸。
另外,通过以上描述可知,由于两单片是分别单独制造而成,因此,捆绑压线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压紧导线,其还在于实现两单片的结合,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能够与片式公头接触件可靠接触,两单片的插接端(前端)之间必须要保证能够有一定的夹紧力,这实际上对两单片的加工精度以及配合精度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而会增加对单片生产的难度,尤其是在与相应连接器的绝缘体配合时,每个单片均是通过各自的配合结构逐个与绝缘体固定,这则会影响对电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式母口接触件,以减小采用片式母口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的尺寸。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片式母口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片式母口接触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片式母口接触件,该接触件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夹片和设于导电夹片后端处的压线板,所述压线板的至少一段向导电夹片的周向外围延伸。
两导电夹片的后端通过一个桥接板连接在一起。
压线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桥接板的上、下侧边缘处分别设有翼板,压线板由桥接板上的翼板弯折而成。
所述桥接板与导电夹片为一体式结构。
桥接板与导电夹片的连接处形成向相应导电夹片外侧凸出的、用于与相应绝缘体止推配合的限位凸台。
电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绝缘体和片式母口接触件,片式母口接触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夹片和设于导电夹片后端处的压线板,所述压线板的至少一段向导电夹片的周向外围延伸。
两导电夹片的后端通过一个桥接板连接在一起。
压线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桥接板的上、下侧边缘处分别设有翼板,压线板由桥接板上的翼板弯折而成。
所述桥接板与导电夹片为一体式结构。
桥接板与导电夹片的连接处形成向导电夹片外侧凸出的、用于与相应绝缘体止推配合的限位凸台。
由于该片式母口接触件的两导电夹片后端处的压线板有至少一段是向导电夹片的周向外围延伸,这相当于在不缩短压线板的压线长度的情况下减短了其在接触件插接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可相应的减小采用片式母口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的尺寸。
更进一步的,通过桥接板将两导电夹片连接以后,可使接触件的接线与两导电夹片的结合完全分开,从而避免接线对量导电夹片的弹性夹紧力的影响;由同设于桥接板上的翼板弯折而成的压线板可满足自夹紧导线的要求(将导线放置于两压线板之间,然后通过将压线板挤压变形便可固定导线);将桥接板和导电夹片设为一体是为了方便接触件的加工,因为此种情况下仅需用一块完整的金属板冲裁即可得到本发明的接触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片式母口接触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片式母口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片式母口接触件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接触件以前端为插接端,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夹片11和设于导电夹片11后端处的压线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8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
- 下一篇:倾斜式籽棉清理回收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