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7808.1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6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蕾;郭峰;李新国;孟静静;张蓓蓓;万书波;赵海军;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C05G3/00;C05G3/08;C05G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丽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地 花生 专用 施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生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旱薄地花生由于土壤贫瘠,供肥保水能力差,施用普通无机肥养分利用率低,易造成生长后期脱肥早衰而减产。缓释肥的养分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能较好地控制,甚至不受土壤类型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单施缓释肥对花生前期营养生长促进作用较小,增产效果不如普通复合肥。旱薄地花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P、K养分含量和有机碳及全磷含量,但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影响植株生长,增产效果不明显。旱薄地连作现象较普遍,花生连作减产严重。针对旱薄地上述存在的施肥状况,急需一种适用于旱薄地的专用肥或者专用施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旱薄地施肥中存在的施肥状况差的问题,本发明针对花生的种植,提供了一种增产增收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耕地时施入基肥,基肥组成为有机肥1500 -2000份,缓释肥20份,三元复合肥20份,坡缕石矿物有机肥40份,过磷酸钙50份;
(2)播种时施入种肥,种肥组成为缓释肥10份,三元复合肥10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1份,甲壳素0.1份。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有机肥中含有机质22.5%、N 1.63%、P 1.54%、K 0.85%。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缓释肥中含有N 11%、P2O5 14%、K2O 17%。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三元复合肥中含有N 15%、P2O5 15%、K2O 15%。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坡缕石矿物有机肥中含有腐殖酸30%。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过磷酸钙中含有CaO 25%-30%。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中Mn+Zn+B+Mo≥10%。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有机肥为腐熟鸡粪。
所述的旱薄地花生专用施肥方法,优选基肥每亩施用量为1630-2130kg,种肥每亩施用量为21.1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施肥方法显著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增大了单果重,对荚果饱果率提高幅度较大,能较大幅度提高出仁率;能较大幅度提高旱薄地花生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较大幅度提高籽仁油酸的相对百分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0/L)比值,对旱薄地花生籽仁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耕地时施入基肥,每亩施入的基肥中含有腐熟鸡粪(含有机质22.5%、N 1.63%、P 1.54%、K 0.85%)1500 kg-2000 kg或养分总量相当的其他有机肥,缓释肥(含N 11%、P2O5 14%、K2O 17%)20 kg,三元复合肥(含N 15%、P2O5 15%、K2O 15%)20 kg,坡缕石矿物有机肥(含腐殖酸30%)40 kg,过磷酸钙(含CaO 25%-30%)50 kg,混匀后结合耕地施入;
播种时施入种肥:每亩施入的种肥中含有缓释肥(含N 11%、P2O5 14%、K2O 17%)10 kg,三元复合肥(含N 15%、P2O5 15%、K2O 15%)10 kg,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Mn+Zn+B+Mo≥10%)1 kg,甲壳素0.1 kg,混匀后结合播种集中施用。
施肥效果验证:
设置以下几组处理组,各处理组施肥方法如下:
对照处理:不施肥。
处理1:单施有机肥,每亩施腐熟鸡粪1500 kg,基施。
处理2:单施复合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80 kg,基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7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