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沟槽型精密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6789.0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7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28/14;B21D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槽 精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沟槽型精密下料装置,用以对一胚料执行冲剪加工,其包含一冲头、一母模模组及一压料板模组,其中该母模模组具有一第一模穴,该压料板模组具有一第二模穴,该第一模穴及该第二模穴容许该冲头进入其内,该精密下料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母模模组及/或该压料板模组上形成有一沟槽式结构,其中,该沟槽式结构形成于该母模模组与该胚料接触侧并环绕该第一模穴;及/或该沟槽式结构形成于该压料板模组与该胚料接触侧并环绕该第二模穴。本发明的精密下料装置是经由一次冲剪加工即可达到提升下料成品质量的创新精密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下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或改善下料成品光亮面质量(Burnish surface)、毛边(Burr)、塌角(Sunk angle)及模辊(Roll-over)的创新精密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冲剪加工(Blanking),在所有生产加工方法之中,占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实际应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例如:电子产品的面板,手机外壳,端子等、机械五金的齿轮,板金切断,五金工具(如活动板手、螺丝起子)等、运输工具如汽车的外殻,各种板金,轮圈的制造等产业均有它的存在,可说是不计其数。一般传统下料模具构造简单,如图10(公知技术)所示,由冲头40(Punch)、压料板42(Blank Holder)、母模43(Die)及胚料8(Sheet stock)组成的下料加工系统,其针对自胚料处所冲出的下料成品的光亮面长度比例较低,约占总厚度的三到五成,并不符合商品要达全光亮面的需求。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精密下料在1922年由Fritz Schiess提出专利后(德国专利号码371004)一直沿用至今。如图11(公知技术)所示,相较于一般传统下料的模具,精密下料模具在压料板52上设置有V型凸环52b(V-ring),其中,标号50为冲头,标号53为母模,标号54为退料板,。该V型凸环的目的是以增加胚料上下端接近冲头刀刃处或母模刀刃处的静水压力(hydraulic pressure),来达成减少撕裂面的目的。精密下料虽能减少撕裂面(只剩1-2成左右),但其负作用甚大,常会产生很大的塌角(sunk angle)和模辊(roll-over),这样就会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伤害。除此之外,精密下料因其V型凸环必须要穿刺(piercing)而压入工件材料内加工,这将产生许多问题,例如:
(1)模具上的V型凸环除圆形凸环外,其它较复杂外形的凸环则不易制作,因此不适用于下料外形复杂的成品。
(2)模具上的V型凸环不易维护,当下料次数超过数千次后,V型凸环就会因应力集中破裂而必需维修,造成维修成本提高。
(3)针对大面积板材的下料,即使是圆形的V型凸环也不易制作及维护。
(4)V型凸环为V型的楔形对象因而无法压入工件内过深,无法对较厚(例如,10mm以上)的板材下料,因此传统的精密下料只适用于5mm以下的薄板材料,大大地限制了其精密下料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海洋大学,未经台湾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