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融挤出快速成型金属部件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6412.5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玉;段宣明;纪丽娜;范树迁;陈勇;王林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3/115 | 分类号: | B22F3/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琴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挤出 快速 成型 金属 部件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快速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融挤出快速成型金属部件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三维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发展迅速。以打印材料分类,可分为金属、非金属、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的三维打印技术;以成型方式分类,可分为粉末烧结技术(SLS)、粉末熔融技术(SLM)、激光近成型技术(LENS)以及挤出熔融技术(FDM)。因金属材料熔点相对较高,一般都是选择高能束烧结/熔化的方式,例如SLM、LENS以及EBM技术,同时还需将材料制成粒度为10微米到100微米的球形粉。球形粉的制备需经过等离子体球化等特殊方法处理,导致原料成本大幅提升;而且,以电子束、激光束等高能束为基础的成型技术,由于用到的激光系统以及电子束系统昂贵且复杂,导致整体成型成本高且成型效率低,阻碍了金属材料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推广。
FDM技术所用的材料一般为丝材或者带材,成型效率高,材料成本低廉;而FDM技术本身设备成本也比较低,从而使得FDM技术的整体成本低廉;然而FDM设备的输出功率有限,故现有技术中大都是应用于塑料材质的快速成型上。因此,若能将FDM的低成本、高效率及金属材料的优异性能相结合,必将极大推动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推广,改变目前金属部件的制造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成型金属制件的熔融挤出快速成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融挤出快速成型金属部件的系统,包括密闭的箱体、抽真空系统及气体流量控制系统,所述密闭箱体内设有打印机构、基板、用于储存金属丝/带材的线轴及运动控制系统,所述打印机构包括用于熔融金属的坩埚及挤出喷头,所述基板上设有加热管、保温装置及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将打印机构包覆在内,所述运动控制系统分别与打印机构及基板相连。
进一步,所述坩埚由氧化钇基陶瓷材料、氧化锆基陶瓷材料、氧化铝基陶瓷材料、氧化镁基陶瓷材料、碳化硅陶瓷材料、氮化硅陶瓷材料、氮化硼基陶瓷材料、石墨、铁、不锈钢、高温镍基合金及铜中一种或多种材料复合制成。
进一步,所述金属丝材直径为0.05mm~10mm,金属带材截面积为0.01mm2~100mm2。
进一步,所述保温装置由若干层铺设在基板上的保温层组成,所述保温层为不锈钢板、镍板、石墨毡、铜板、石棉、钛酸铝陶瓷板、云母纸或磨砂石英玻璃板的一层或多层组合;所述隔热罩为不锈钢板、镍板、石墨毡、铜板、石棉、钛酸铝陶瓷板、云母纸或磨砂石英玻璃板的一层或多层组合。
一种利用上述成型系统熔融挤出金属部件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实现步骤:(1)对箱体内的环境进行抽真空及充惰性气体,排出箱体内的空气;(2)线轴滚动,将储存的金属丝/带材输送至打印机构中的坩埚内,坩埚对金属丝/带进行加热熔化,形成金属熔体,金属熔体温度为25~3500℃;(3)预热基板至25~1500℃;(4)对金属熔体施加压力,使坩埚内的金属熔体从喷头中挤出;(5)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挤出喷头与基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金属熔体在基板上的铺设及层层累积。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真空范围为10-8Pa~105Pa,惰性气体为氦气、氩气或氮气。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坩埚内金属丝/带材的加热方式为电阻加热、等离子体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或光照加热。
进一步,步骤(2)中对金属熔体施加压力的方式为机械挤压或气体加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金属丝/带材的加热熔化方式多,功率容量大(最大可达到几十千瓦),可以轻易实现金属的熔融;采用密闭箱体对熔融金属挤出过程进行保护,有效避免了金属的氧化问题;金属材料采用丝材或带材,制造成本低、加热熔化过程快,输送方便,进料速度可控,提高了打印精度;设置了独立的加热管、保温装置与隔热罩,热辐射小,热流失量少;本发明将金属的优异性能及熔融挤出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型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成型成本低且成型效率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