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枇杷树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6263.2 | 申请日: | 2014-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9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陶建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建臣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枇杷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枇杷树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枇杷树,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花期10-12月,果期5-6月。原产亚热带,各地广栽培。喜阳,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常用于园林观赏;植物果实枇杷,具有治肺燥咳嗽功效。
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在苏北地区枇杷树基地进行栽培驯化过的枇杷树年平均气温在-10~30℃,无特殊严寒天气的地区都可以种植。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但气温或地温达30℃以上时,枝叶和根生长滞缓而不良,果实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温,很容易产生日灼伤害,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
现有的枇杷树种植方法还存在问题,枇杷树的生长速度缓慢,产量低,健康状况无法及时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长速度块、产量高且树体健康的一种枇杷树的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枇杷树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园,为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枇杷根系不发达,即使栽植排水良好的冲积土中,主根也只能深入1─1.3米,约有80%的吸收根分布在表土10─15厘米的土层中,80厘米以下根系分布很少。由于根系分布浅,所以易出现生理障碍现象,如发生旱灾、肥害、皱果和树体早衰等。因此,建园时应先进行局部土壤改良。山地果园最好修筑等高台地,并挖大而深的定植穴,施足基肥;平地果园要高畦定植,挖好排水沟。
(2)品种选择,枇杷良种很多,但较为适合闽南地区发展有早钟6导、长红3号、大五星等。早钟6号特点是早熟,应用新技术栽培,春节前后即可上市。果也较大,经认真疏花疏果,平均单果重可达50克以上,品质好、糖分高。长红3号特点是高产稳产,风味最好。成熟比早钟6号迟半个月左右,个头稍小一些,平均单果重40克左右。大五星特点是果大,平均单果重达80克以上,最大的有100多克。品质也好,较晚熟,6月上旬才成熟。
(3)、喷激素控梢促花。枇杷幼树生长过旺,特别是解放钟,需要采取喷激素促花。用多效唑每桶水加多效唑50~60克,尽量喷湿顶芽。
(4)定植,栽培密度:定植前半年先挖好定植穴,施足底肥。闽南地区以早春定植为好,一般从元月中旬开始至3月初定植成活率高。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苗高40─50厘米、茎粗0.8厘米以上、无严重病虫害的嫁接苗。定植时,先将苗木叶片剪去2/3,剪平伤根,使根颈露出土面,根系在穴内舒展,根系周围填满细土,再将苗木扶正,轻轻上提一下,适当踏实,浇足定根水,最后用草或地膜复盖树盘,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后几天内,每天向叶片喷水2─3次,有利成活。
(5)环割环剥,对树势特别旺盛的树进行,深度以切穿树皮而不伤木质为度,环割圈数,骨干枝3~4圈,小枝1~2圈。环剥宽度在0.2~0.4厘米之间,过后20~30天即可痊愈。一般一株树环割、剥40~60%的枝,切忌枝枝采用,注意刀和伤口的消毒以防感染病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管理方法为,枇杷幼树既怕涝又怕旱,雨季要注意排水,千万不可积水。夏、秋季怕旱又怕烈日,树盘一定要盖草,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叶面喷水。结果后,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需要充足水分,但果园积水又会烂根、落叶,甚至死树。夏季高温干旱又会影响花芽分化,引起落叶,可采用早、晚浇水和叶面喷水及地面铺草等。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枇杷树的种植方法,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并且可随时观察枇杷树的健康状况,增加枇杷树的产量,使枇杷树的种植更容易进行大面积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枇杷树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建臣,未经陶建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用菌微粒液体菌种生产新技术
- 下一篇:一种绿色紫苏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