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载的建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75082.8 | 申请日: | 2014-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3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芳庭;叶敏雅;刘卫东;杨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76/19 |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请求消息 承载 目标基站 终端 呼叫建立时延 用户感受 语音承载 终端切换 呼叫 发送 携带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在上述方法中,确定终端在切换过程中需要新建承载;向终端待切换至的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其中,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新建承载,切换请求消息用于使目标基站为终端建立切换请求消息中指定的全部承载。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而使得网络侧在终端切换过程中可以同时将语音承载建立起来,从而提高呼叫拨通率,缩短呼叫建立时延,提高用户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载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将下一代移动无线网络的项目成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简称为SAE)。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SAE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SAE架构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网元:
演进的无线接入网(Evolved RAN,简称为E-RAN),可以提供更高的上下行速率,更低的传输延迟和更加可靠的无线传输。E-RAN中包含的网元为演进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为eNodeB),其为终端的接入提供无线资源。
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简称为HSS),用于永久存储用户签约数据。
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为MME),控制面功能实体,临时存储用户数据的服务器,负责管理和存储用户设备(UE)上下文(例如:UE/用户标识,移动性管理状态,用户安全参数等),为用户分配临时标识,当UE驻扎在该跟踪区域或者该网络是负责对该用户进行鉴权时;处理MME和UE之间的所有非接入层消息;触发在SAE的寻呼。
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该网关是一个用户面实体,负责用户面数据路由处理,终结处于空闲状态的UE的下行数据。管理和存储UE的SAE承载(bearer)上下文,例如:互联网协议(IP)承载业务参数和网络内部路由信息等;是3GPP系统内部用户面的锚点,一个用户在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Serving GW。
分组数据网网关(PDN GW),负责UE接入PDN的网关,分配用户IP地址,同时是3GPP和非3GPP接入系统的移动性锚点。用户在同一时刻能够接入多个PDN GW。
策略和合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ality,简称为PCRF),该功能实体主要根据业务信息和用户签约信息以及运营商的配置信息产生控制用户数据传递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规则以及计费规则。该功能实体也可以控制接入网中承载的建立和释放。
在下一代移动网络中可以部署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为IMS)网络来提供基于IP的语音、视频等业务,从而取代2G/3G网络中的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ed,简称为CS)域。终端的语音业务可以通过LTE承载进行传输。目前,主流运营商都选择为长期演进承载语音(Voice over LTE,简称为VoLTE)分配专用接入点名称(AccessPoint name,简称为APN),网络和终端为该APN建立一个QoS等级标识(QoS ClassIdentifier,简称为QCI)为5的默认承载,其用于传输用户平时注册在IMS网络时所需要的信令,称为信令承载。当终端需要拨打电话或被呼叫时,临时为终端建立一个QCI为1的专用承载,用于传输语音数据,称为语音承载。当呼叫结束后,语音承载被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5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