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保护性抗原MOMP和MIP共表达载体及其构建和表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5009.0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章;李兆才;曹小安;宫晓炜;陈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12N15/66;C07K14/295;A61K39/118;A61P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730046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产 衣原体 鹦鹉 热嗜性 保护性 抗原 momp mip 表达 载体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原体保护性抗原MOMP和MIP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方法,属于生物领域。
背景技术
衣原体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原核生物,能够感染人和动物,引起多种疾病。流产嗜性衣原体(Chlamydophila abortus)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衣原体是两种常见的动物疫病病原,由于结构和致病机制的相似性,均能感染牛、绵羊、山羊和猪等多种动物,具有相同的宿主范围。其中流产嗜性衣原体主要寄生于动物的胎盘滋养层细胞,引起胎盘炎症从而导致怀孕母畜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胎,还能引起感染动物发生流产及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动物通常表现为脑炎,脑脊髓膜炎,肺炎,肠炎,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及流产等症状。在许多动物流产及其他的病例中都曾发现这两种衣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混合感染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曾尝试研发了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等新型疫苗,但是这些疫苗在自然界存在重组、失活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产嗜性衣原体(Chlamydophila abortus)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和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共表达载体构建方法及其表达方法,本发明的构建方法能够同时表达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MOMP和MIP四个蛋白,有效提高动物衣原体病的防治水平,保证家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MOMP和MIP共表达载体,载体为pETDuet-1和pRSFDuet-1,载体上分别连接有流产嗜性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a和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a、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p和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p编码基因。
上述pETDuet-1和pRSFDuet-1,在连接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后在同一宿主菌中进行表达。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MOMP和MIP共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通过将流产嗜性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a和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a、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p和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p编码基因分别与双表达载体pETDuet-1、pRSFDuet-1连接,构建共表达载体。
通过上述方法构建的共表达载体,可以将携带四个基因的两个载体转化进入同一宿主菌,从而得到能够稳定、高效表达MOMPa、MIPa、MOMPp和MIPp四种蛋白的菌株,作为疫苗其表达的四种抗原蛋白能与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并且能诱导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能够抵御流产嗜性衣原体和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攻击。
具体的,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利用PCR方法扩增MOMPa、MIPa、MOMPp和MIPp蛋白编码基因;
2)利用NdeI酶切pETDuet-1、pRSFDuet-1和pET-32a(+)载体,将酶切后的pETDuet-1、pRSFDuet-1分别与酶切后的pET-32a(+)载体序列片段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得到改造后的pETDuet-1和pRSFDuet-1载体;
3)将改造后的两个载体进行EcoRI、PstI双酶切,MOMPa和MIPp的编码基因分别用EcoRI、PstI双酶切,将改造后的pETDuet-1双酶切产物、改造后的pRSFDuet-1双酶切产物与MOMPa编码基因双酶切产物、MIPp的编码基因双酶切产物分别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连接得到表达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5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