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热采待施工井的单通道储层物理模型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4643.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3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云;苏建政;张汝生;张锁兵;龙秋莲;张大年;郑承纲;马玉生;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热采待 施工 通道 物理 模型 应用 | ||
1.一种稠油热采待施工井的单通道储层物理模型,其包括三个并联设置的填充通道,所述填充通道由通道以及通道内所装填的填充物构成,所述填充物包括地层砂、原油和地层水或模拟地层砂、模拟原油和模拟地层水;
三个填充通道分别为:高渗透率填充通道、中渗透率填充通道和低渗透率填充通道,其中,
高渗透率填充通道:水测渗透率为待施工井储层最大渗透率的100%-150%,其中的流体100%为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
中渗透率填充通道:水测渗透率为待施工井储层最大渗透率的80%-99%,其中的流体中40%-60%为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40%-60%为原油或模拟原油;
低渗透率填充通道:水测渗透率为待施工井储层最小渗透率的50%-79%,其中的流体100%为原油或模拟原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高渗透率填充通道和中渗透率填充通道的水测渗透率的取值范围根据待施工井的蒸汽注入周期数进行选取,其中,
高渗透率填充通道的水测渗透率:
在注入周期为1-2轮次时,选取100%-110%;
在注入周期为3-5轮次时,选取111%-130%;
在注入周期≥6轮次时,选取131%-150%;
中渗透率填充通道的水测渗透率:
在注入周期为4-6轮次时,选取80%-90%;
在注入周期≥7轮次时,选取91%-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填充通道测试渗透率后,根据待施工井的采出程度选取不同流体对中渗透率填充通道进行充填,以使中渗透率填充通道中的孔隙空间完全充满,其中,
在采出程度大于15%时,其中的流体中50%-60%为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
在采出程度小于15%时,其中的流体中50-60%为原油或模拟原油。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的径向切面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构成所述通道的外部轮廓的材料包括金属、高分子材料或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通道的长度为200.0-1000.0mm,内径为20.0-200.0mm;
构成所述通道的外部轮廓的管材为直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填充通道测试渗透率后,根据待施工井的采出程度选取不同流体对中渗透率填充通道进行充填,以使中渗透率填充通道中的孔隙空间完全充满,其中,
在采出程度大于15%时,其中的流体中50%-60%为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
在采出程度小于15%时,其中的流体中50-60%为原油或模拟原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的径向切面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构成所述通道的外部轮廓的材料包括金属、高分子材料或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通道的长度为200.0-1000.0mm,内径为20.0-200.0mm;
构成所述通道的外部轮廓的管材为直管。
9.一种对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层物理模型进行堵剂注入的模拟实验方法,其包括:
步骤A,将堵剂注入三个填充通道内;
步骤B,判断注入堵剂前缘是否到达中渗透率填充通道的中部,并且在堵剂前缘未到达中渗透率填充通道的中部时,调整堵剂实验表观黏度和堵剂实验注入速度,使得在堵剂实验实际注入量等于堵剂实验理论注入量时,注入堵剂前缘到达中渗透率填充通道的中部;
步骤C,记录实验工艺参数,所述实验工艺参数包括堵剂实验表观黏度、堵剂实验注入速度、堵剂实验初始注入压力、堵剂实验流动压力梯度、堵剂实验封堵压力和实验稠油相启动压力;
在步骤B中,保持堵剂实验实际注入量不变;
堵剂实验实际注入量为高渗透率填充通道孔隙体积与50%中渗透率填充通道孔隙体积之和;
所述堵剂实验理论注入量为高渗透率填充通道中的水相体积和中渗透率填充通道中的油相和/或水相体积的45%-55%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46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