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识下伏地层构造的含油气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4561.8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3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德;郝纯;邓诗财;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盎亿泰地质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冯琼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识下 伏地 构造 含油 气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识下伏地层构造的含油气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勘探是指为了识别勘探区域或探明油气储量而进行的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是油气开采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油气开采工程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
石油与天然气主要由烃类物质组成,地层原油中的烃类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等四部分组成。轻烃是原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油中含量最高、组分最丰富、变化最大、最能反映储集层流体、原油性质等的差异。
目前有关土壤或沉积物中轻烃的应用主要基于油气藏轻烃微渗漏原理,即轻烃运移进入表层沉积物过程中,部分被粘土矿物吸附和次生碳酸盐胶结物包裹,进而会在油气藏上方表层土壤或沉积物中形成与下伏油气藏正相关关系的轻烃异常。并且认为油气藏轻烃微渗漏过程中,轻烃运移的方向总体上是垂直的,因而轻烃异常的范围基本对应于地下油气藏的油水/气水边界,形成“顶部异常”。但是,受区域不整合面或活动断裂带等地质条件的影响,会发生轻烃侧向运移而出现异常偏移现象。而且表层土壤或沉积物中轻烃含量通常会受到地表特殊景观、吸附介质性质(化学成分和酸碱度)、地下非油气矿源以及其他污染源的影响。这都使得在运用表层土壤或沉积物中轻烃绝对值“圈定”与下伏油气藏相关的轻烃异常区时出现偏移或误差,产生假异常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功率高的判识下伏地层构造的含油气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已知油气井区和已知干井区样品中的轻烃,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获得轻烃相关参数;做所述轻烃相关参数的频率分布图,筛选频率分布图中具有右偏斜或双峰的特征的轻烃指标;
步骤2:将经过筛选的轻烃指标在过已知油气井和干井剖面上做折线图或在平面上做分级气泡图并进行比较;筛选出与正演模型有相关性的轻烃内组成比值参数,用该参数作为含油气性指标来判识未知下伏地层构造的含油气性。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样品为过已知油气井区和已知干井区均匀采集测线或区域网格地表土壤或海底沉积物样品。更优选地,所述样品的采集深度为20cm~100cm。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轻烃包括酸解烃、热释烃、溶解烃、游离烃和顶空间烃。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轻烃各内组成比值包括:SUM C2~C4、C1/C2、C1/C3、C1/C4、C1/∑(C1-C4)、C2/C3、C2/C2=、C1/(C2+C3)及C2/(C3+C4)。
本发明发现了一种用表层土壤或沉积物中轻烃组成特征(SUM C2~C4、C1/C2、C1/C3、C1/C4、C1/∑(C1-C4)、C2/C3、C2/C2=、C1/(C2+C3)及C2/(C3+C4)等)来判识下伏构造的含油气性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正演模型,选取过已知油气井区和已知干井区的测线或区域,按照一定间隔采集地表土壤或海底沉积物,在实验室解析并收集轻烃,通过色谱分析获得轻烃相关数据(C1~C5)。对轻烃组成特征(绝对值及比值)进行分析,做轻烃各指标(内组成比值)的频率分布图和各轻烃指标与含油气构造的相关图。得到具有右偏斜或双峰特征的轻烃指标频率分布图以及和下伏油气藏即含油气构造的边界或区域相关性极好的各轻烃指标,可用该轻烃指标来判识未知区域的含油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盎亿泰地质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盎亿泰地质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45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组件
- 下一篇:一种近程微波全息成像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