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多功能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4472.3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5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金宗兰;丁萍;杨巧兰;何文胜;李伦兰;刘玲;徐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H3/02;A61M5/14;A61G5/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患者 术后 下床 活动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用具,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辅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多功能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的理念正在临床上进行探讨与实践:FTS是通过在围术期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具体是在指术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临床工作的经验是:多数患者对于早期下床活动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差,主要原因是在这个时间内下床活动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包括:麻醉、手术创伤、术后暂禁食体力未完全恢复,需要家人及护士的帮助,同时又担心输液时下床活动会发生输液故障,需要拔针重新穿刺,患者下床活动既缺乏安全感又怕给他人带来麻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具体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辅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多功能架,在开放液体通路的情况下,使手术患者利用多功能架可以在不需要他人的帮助的情况下轻松自如地下床活动,提高输液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增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保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辅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多功能架的结构特点是:以输液架为支撑体,所述输液架采用带有脚轮的底座,在底座上固定设置竖向支架,在所述竖向支架的顶端设置多头挂钩;在所述竖向支架的中部设置环形把手;处在环形把手的下方设置有挂杆;配套设置可折叠的拐杖凳,并且呈折叠状态的拐杖凳可以挂设在挂杆。
本发明辅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多功能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环形把手在竖向支架的不同高度位置上间隔设置有多道。
所述环形把手在竖向支架上高度可调。
设置所述环形把手呈方向盘的形式,以其外圈圆环为把手,中心位置处为一固定套,固定套与外圈圆环之间由杆件固定连接,以所述固定套套装在竖向支架上,并以紧固螺栓进行固定。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以输液架为支撑体,首先保证了输液功能;
2、本发明在竖向支架上设置环形把手,使得输液架同时也具备了拐杖的功能;环形把手特别适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行动不便的患者,在输液架的任何一侧都能方便地把握住把手。
3、本发明配套设置拐杖凳,不仅随时可作为座椅使用,另一重要功能是在于患者在两侧分把握输液架上的环形圈和拐杖凳,形成“双拐”,对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而言,双拐是其安全活动的前提保障。
4、本发明中环形把手可以根据患者的使用情况调整高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5、本发明将环形把手设置为不同高度的多道,患者在活动中不论是站立,还是坐姿,都能有对应高度上的环形把手准确把握,很是可靠。
6、本发明的多功能体现在:输液功能、双拐功能、座椅功能,以及环形把手相适应的高度,多种功能的实现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其在多种功能上的综合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更加广泛而有效的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作为双拐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环形把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脚轮,2底座,3竖向支架,4挂钩,5环形把手,5a外圈圆环,5b固定套,5c杆件,6挂杆,7拐杖凳,8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辅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多功能架的结构形式是:
以输液架为支撑体,输液架采用带有脚轮1的底座2,在脚轮上附带有刹车装置,在底座2上固定设置竖向支架3,在竖向支架3的顶端设置多头挂钩4;在竖向支架3的中部设置环形把手5;处在环形把手5的下方设置有挂杆6;配套设置可折叠的拐杖凳7,拐杖凳椅背上方有设有挂槽,并且呈折叠状态的拐杖凳7可以利用挂槽挂设在挂杆6上随输液架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4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自增稠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轮椅活动腿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