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4138.8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赵珍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M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体内 组织 空腔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
背景技术
身体内部组织或器官及各种体内腔隙内的结核、脓肿、囊肿、肿瘤、各种转移瘤和各种局限性病变时,单纯传统手术或药物治疗可选择余地较小,创伤大,常需多次手术或引流操作、长期用药等,效果欠佳,用时较长,患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均较大。单纯药物治疗则因难以到达病灶中心而疗效甚微,故传统治疗手段相对单纯且可选择余地较小,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灶性病变的非手术治疗器械,具体的为可用于体内组织空洞填塞,并兼具给药、引流作用的支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其包括由医用金属纤维管制成的螺线管经盘绕而成的壳状支架主体以及医用金属纤维管段,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从壳状支架主体的一端伸出。
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外径为0.1~10mm,内径为0.05~5mm,所述螺线管外径为0.3~40mm,节距为0.2~20mm。
所述壳状支架主体的最大直径不大于100mm,其宽度不大于100mm。
所述螺线管可为等径或变径螺旋。
所述壳状支架主体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或椭球形壳状支架主体。
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
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与圆锥接头的小端面相连接。
所述医用金属纤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5~10mm,通孔的直径大小相同或不同。
所述壳状支架主体为由内向外盘绕的1-5层壳状支架主体。
如需给药和/或引流,则保留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并将其留置于人体外侧如果不需给药和/或引流时,则可去除(如剪切)末端的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只保留壳状支架主体部分用于填充体内病灶。如果去除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则本发明的壳状支架主体也失去了给药和/或引流的功能,因此不具有线型结构体末端的且只用于填塞和/或给药的支架实际与本发明相类似,应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壳状支架主体上设置的通孔用于液体的流出(如给药时)或流入(如引流时),因此只要能实现该作用,对通孔的形状、大小或多少没有限制。通孔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优选的通孔为圆形。通孔大时易于液体的进出,通孔小时则有利于缓慢给药,起到缓释作用,减少药物刺激,通孔直径0.5~10mm,并且支架上的各通孔大小不一,优选的一端的通孔为小直径通孔,另一端的通孔为大直径通孔。
本发明的壳状支架主体由内之外盘绕1-5层,用于填充病灶,其在体外放松状态下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或椭球形壳状支架主体,也可以为棘突形壳状支架主体。而在体内受到病灶形状的限制,壳状支架主体的形状为与病灶形状相适的形状。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壳状支架主体为圆球形壳状支架主体或椭球形壳状支架主体,也可以为棘突形壳状支架主体,实际指支架本体不受外界限制的形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包括: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以现有微创或穿刺等器械之管状腔道施放至病灶,当施放至病灶后,自然放松膨胀至填塞充满病灶,可以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施放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的大小。
本发明的壳状支架主体由内至外可以为1~5层,相较于只有1层时,多次螺旋形成的壳状支架主体具有如下优势:填塞紧密充分,无死腔形成,避免医源性感染,为良性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药物容量大,作用时间长。
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末端具有医用金属纤维管段,其穿刺后可根据需要将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留置于生物体外侧,作为给药或引流的通道;如果仅作为填充使用或者疾病痊愈后,则可将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直接剪断,仅保留中部的壳状支架主体于体内即可。
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分布有通孔,当作为引流工具时,脓液、血液、多余药物等液体通过通孔进入支架内部,并通过留置于体外的线型结构体流出。
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分布有通孔,并且医用金属纤维管段的末端设置有圆锥接头,医用金属纤维管段与圆锥接头的小端面相接,当作为给药工具时,药物通过圆锥接头注射入支架,并通过中空管道和通孔释放至病灶,可实现靶向给药使药物快速达到病灶的目的,相较于全身用药增加药效并减少毒副作用和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本发明的填充体内组织空腔的支架可根据需要由起始端逐步或一次性抽撤出体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赵珍,未经苏赵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4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式上颌窦内提升装置及提升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弯曲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