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无裂纹YBCO液相外延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3578.1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林山;王伟;崔祥祥;姚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22 | 分类号: | C30B29/22;C30B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裂纹 ybco 外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无裂纹YBCO液相外延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导体最早是在1911年的时候被发现的,它具有两个主要特性:零电阻以及完全抗磁性。这些奇特的性质使它在很多领域具有应用潜力,例如,在电力工业中用超导电缆可实现无损耗输电,超导电机可突破常规发电机的极限容量;用超导线圈制成的超导磁体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损耗小、所需的励磁功率小,可获得强磁场。但是其极低的温度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研制具有较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成为热点。
临界温度在液氮温度(77K)以上的超导体被称为高温超导体。液氮温度以上的超导体的发现,使得普通的物理实验室具备了进行超导实验的条件。目前,高温超导体包括四大类:90K的稀土系、110K的铋系、125K的铊系和135K的汞系。
其中,由于YBa2Cu3Ox(简称YBCO、Y123、钇钡铜氧)具有高于液氮温度的超导转变温度Tc,其在低于转变温度Tc的温度环境下表现出迈斯纳效应和零电阻效应等特性。YBCO超导膜在诸如限流器、带通滤波器等超导器件方面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液相外延(Liquid Phase Epitaxy,LPE)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YBCO超导膜的制备方法。在液相外延生长YBCO超导膜的过程中,籽晶被固定在连接杆上缓慢靠近饱和溶液表面,作为唯一的形核点诱导YBCO超导膜的生长。由于LPE的生长条件接近平衡态,使用薄膜材料作为籽晶诱导生长得到的膜具有低缺陷、高平整度、高结晶性能等特点。另外,由于LPE在非真空条件下进行,因而这种方法具有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并且与一般的成膜技术相比,LPE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在液相外延生长REBCO超导膜时,YBCO/MgO和NGO是两种被广泛选用的种膜(籽晶)。但是,对于YBCO/MgO种膜,其MgO基板与YBCO薄膜很大的失配度;对于NGO种膜,其诱导生长的YBCO超导膜通常具有密集的裂纹,非常不利于超导器件的设计与研发。以往的液相外延方法中,由于很难获得极低的生长驱动力,在YBCO/LAO上外延出的YBCO超导膜都具有非常明显的裂纹。可见,探索用于液相外延生长无裂纹的YBCO超导膜的相关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液相外延生长无裂纹的YBCO超导膜的制备方法,以用于相关的器件研发。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沉积于铝酸镧(LaAlO3,LAO)基板上的YBCO薄膜作为籽晶,在空气中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液相外延生长无裂纹YBCO超导膜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裂纹YBCO液相外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BaCO3粉末和CuO粉末进行配料,获得BaCO3+CuO粉料,所述BaCO3+CuO粉料中的Ba和Cu的摩尔比为0.4-0.7;
b)对BaCO3+CuO粉料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烧结制得Ba-Cu-O粉末;;
c)将Ba-Cu-O粉末加入到Y2O3材料的坩埚中加热至第一温度,并继续保温,之后获得Y-Ba-Cu-O溶液;
d)向Y-Ba-Cu-O溶液中加入30-40克步骤b)制得的Ba-Cu-O粉末,并在第一温度继续保温,之后将所得的Y-Ba-Cu-O溶液冷却至第二温度;
e)使用YBCO/LAO薄膜作为籽晶,将YBCO/LAO薄膜垂直插入步骤d)冷却所得的Y-Ba-Cu-O溶液,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液相外延生长YBCO超导膜。
进一步地,步骤b)的预处理包括以下工序:
(i)对BaCO3+CuO粉料进行湿磨以获得BaCO3+CuO浆料,湿磨时间为2-4小时;
(ii)烘干所得的BaCO3+CuO浆料。
进一步地,工序(i)所述的湿磨时,在BaCO3+CuO粉料中加入的液体选自无水乙醇和水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b)的烧结为将经过所述预处理的BaCO3+CuO粉料在890-910℃保温40-5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3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窥视双层通风纱
- 下一篇:一种酸洗或电镀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