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灰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3520.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祖静茹;李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C10J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方法 | ||
1.一种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从煤气化设备中排出的带有飞灰的产品气经气固分离装置进行气固分离;
2)气固分离后的飞灰经飞灰分离装置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小粒径飞灰进入储存装置,分离后的大粒径飞灰重新返回所述煤气化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气固分离后的飞灰在飞灰分离装置中向下运动;
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中输入气体,在所述气体的作用下,小粒径飞灰产生水平位移且偏离原运动方向并进入储存装置,大粒径飞灰仍沿原运动方向运动并重新返回所述煤气化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飞灰分离装置包括下料管、与所述下料管成第一角度的进气管、以及设在所述下料管上与所述进气管相对侧的小粒径飞灰收集管,所述小粒径飞灰收集管与所述下料管成第二角度,所述进气管和所述下料管相连通的位置与所述小粒径飞灰收集管和所述下料管相连通的位置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气固分离后的飞灰经所述下料管向下运动进入所述飞灰分离装置;
通过进气管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输入气体,在所述气体的作用下,小粒径飞灰产生水平位移且偏离原运动方向,并经所述小粒径飞灰收集管进入储存装置;大粒径飞灰仍沿原运动方向经所述下料管重新返回所述煤气化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60~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为15~4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为0~1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的气速为10~50m/s。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为饱和水蒸气、合成气、氮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至少两层的套管式结构,步骤2)中通过进气管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输入气体具体包括:
通过进气管的内管和/或至少一个外环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输入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两层的套管,步骤2)中通过进气管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输入气体具体包括:
通过进气管的内管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输入饱和水蒸气,通过进气管的外环向所述飞灰分离装置输入合成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飞灰经过筛分处理后进入储存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飞灰粒径为小于等于80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后的所述小粒径飞灰用作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35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