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铝杆乳化液及其配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3224.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剑;罗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41/08;C10M141/12;C10M16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57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铝杆 乳化 及其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铝杆乳化液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圆铝杆作为生产电线、电缆的主要坏料,近年来其市场需求随着国家电网建设以及电力行业中“铝代铜”的趋势而迅速增加。圆铝杆的主要生产加工方式为轧制,即旋转的轧辊给轧件施加压力,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由于轧制过程中温度较高,需要不断向圆铝杆轧件喷淋乳化液,一者通过乳化液降低轧件的温度,保证圆铝杆的塑性、强度,二者乳化液在轧件与轧辊之间起到润滑的作用,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乳化液中的油相分离出来并与轧制所产生的铝的氧化物、铝粉反应并在轧辊表面形成一层粘结层,避免轧辊与轧件之间直接接触,损伤轧辊及轧件。
乳化液中粒度较大且粒度为2-5μm的分散相粒子的比例高于50%有利于油水相的分离,及轧件表面的油膜附着量的增加,润滑性能的提高,但相关技术的圆铝杆乳化液中粒度为2-5μm的分散相粒子的比例小于50%,从而润滑性较差,轧辊和轧件的磨损较大,轧辊的使用寿命缩短、圆铝杆质量较差;相关技术的圆铝杆乳化液包括极压剂,该极压剂含有硫、磷、氮、氯等元素,其中含硫化合物易引起铝合金表面细菌滋生,形成黄褐斑,含氯化合物易引起铝合金表面腐蚀,导致圆铝杆质量变差,含硫、磷、氮的混合物易引起乳化液细菌滋生,乳化液变质分层,导致乳化液的使用寿命缩短。因而相关技术的圆铝杆乳化液存在轧辊使用寿命较短、乳化液使用寿命较短、圆铝杆质量较差的不足。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圆铝杆乳化液及其配制方法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延长轧辊及乳化液的使用寿命、提高圆铝杆质量的圆铝杆乳化液。
本发明一种圆铝杆乳化液,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基础油80~90%;极压剂1~10%;乳化剂1~10%;防锈剂0.1~0.2%;抗菌剂0.05~0.1%,其中,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油酸、硬脂酸、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极压剂为硼酸三辛酯、硼酸三十二醇酯、硼酸三丁酯、偏硼酸钠、硼酸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为司盘、吐温、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锈剂为石油磺酸钠、苯骈三氮唑、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菌剂为异噻唑啉酮、三嗪类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矿物油包括7#矿物油与10#矿物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圆铝杆乳化液的配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基础油、乳化剂、极压剂、抗菌剂、防锈剂分别按所述重量百分比调配;步骤二、将调配后的所述基础油加热至120~160℃,添加调配后的所述极压剂,自然冷却至60℃后加入调配后的所述乳化剂并搅拌均匀;步骤三、添加调配后的防锈剂和抗菌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乳化液润滑性能较好,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了细菌的滋生,乳化液不易变质分层,其使用寿命较长;轧件磨损小且避免了含氯化合物对圆铝杆的腐蚀,圆铝杆质量较好;圆铝杆乳化液的配制方法工序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通过该配制方法配制的乳化液润滑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基础油80~90%;极压剂1~10%;乳化剂1~10%;防锈剂0.1~0.2%;抗菌剂0.05~0.1%,其中,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油酸、硬脂酸、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极压剂为硼酸三辛酯、硼酸三十二醇酯、硼酸三丁酯、偏硼酸钠、硼酸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为司盘、吐温、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锈剂为石油磺酸钠、苯骈三氮唑、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菌剂为异噻唑啉酮、三嗪类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方式中,矿物油包括7#矿物油与10#矿物油。
该圆铝杆乳化液的性状指标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32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