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1805.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8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童哲铭;茅旭飞;葛俊旭;曾双龙;王鹏程;景峰龙;董燕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华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0 | 分类号: | B01D29/50;B01D29/52;B01D29/56;B01D29/6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导热油 多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过滤设备,特别涉及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
背景技术
导热油加热与直接加热和蒸汽加热等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具有节约能耗、加热均匀、控温精度高、操作压力低和安全便利等优点。因此,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导热油的研制和应用发展相当迅速,已在化学化工、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化纤、纺织、轻工、建材、冶金、粮油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多种加热系统中广泛应用。
导热油在传热过程中如果运行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在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导致导热油流动不通畅,影响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结焦严重时,还可能在管壁出现爆炸事故。
那么这就需要运用导热油过滤系统来将导热油运行过程产生的焦质过滤掉。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导热油过滤系统或设备普遍存在设备保温不足,导致过滤设备内热量流失严重;内部排污处理不重视,导致滤芯更换频繁;无实时监测系统,不能实时了解压力容器内的温度及压力状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级过滤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精滤模组、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多个供导热油流经的连接管;所述精滤模组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过滤模块;所述控制装置、动力源、检测装置与精滤模组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滤模块的包括:压力容器、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内的1个或多个精滤单元;所述精滤单元包括:滤芯、自动清洗装置、传感器单元;所述精滤单元的顶部设有进油口,所述精滤单元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滤芯通过滤网密封,所述排污口与废油罐连接,所述进油口、出油口、排污口上均设有控制阀。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热油依次流经多个精滤单元,前一个精滤单元的出油口与后一个精滤单元的进油口连接;第一个精滤单元的进油口与检测装置或其他精滤模组的过滤模块连接;最后一个精滤单元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罐或其他精滤模组的过滤模块连接。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上方传感器、下方传感器,所述上方传感器安装在下方传感器的上方。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精滤单元之间通过隔板分开。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是液压动力装置或气动动力装置或电力动力装置,所述动力源可为所述精滤模组提供动力支持。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流量计。
前述的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电动控制阀或手动控制阀。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所开发的高温组合式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不仅能有效解决上述几个不足,而且本发明能去除导热油中更为细小的杂质,设备中滤网的过滤孔可达到3.0μm,而一般的过滤设备其滤网孔径为37-149μm;适应导热油的温度范围更广,压力容器可承受应300K至700K的导热油,而一般的过滤系统或设备仅能承受300K至400K的导热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导热油多级精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过滤模块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控制装置,2-动力源,3-检测装置,
4-过滤模块,41-压力容器,42-精滤单元,43-滤芯,44-自动清洗装置,45-上方传感器,46-下方传感器,47-进油口,48-排污口,49-出油口,
5-隔板,
K1、K2、K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华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华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1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