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试管的培养基分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1347.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焦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B67C3/04 | 分类号: | B67C3/04;B67C3/22;B67C3/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试管 培养基 分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该方案涉及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针对试管的培养基分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斜面”,所谓“斜面”就是将培养基灌装入试管中,高压灭菌后趁培养基没凝固前将试管放置一定倾斜度,形成培养基的“斜面”,再进行接种操作,主要用于保存菌种。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专门针对试管的培养基分装装置。在平常操作中,利用漏斗下连胶皮管,将融化的培养基导入漏斗,再通过连接的胶皮管将培养基逐个导入试管中,漏斗中培养基不足时,再补充。此操作方法不足在于:效率较低;易沾染试管口内壁,污染棉塞增加污染概率:操作中培养基容易凝固,失去流动性导致操作无法进行:无法精确定量灌装。
所以,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一种可以进行快速分装的半自动化的分装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纯手工的培养基的分装效率低、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试管的培养基分装装置,首先是一种半自动化的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分装的效率,其次可以提高分装的精度,避免出现分装误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对试管的培养基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支撑和安装空间的底座,
向上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低端固定在底座的中央处,且在所述立柱周围的底座上设有一个环状的第一凹槽,
一转盘,由第一电机驱动并可进行定量转动的所述转盘通过套筒套置在所述立柱上并置于第一凹槽内,且在所述转盘的下侧设置一个同轴设置的托盘,所述转盘和托盘上分别设有沿周向布置的容试管穿过的第一通孔和对试管底部进行定位的第二通孔,
若干顶杆,在每一第二通孔中插入一可竖向滑动的顶杆,且在所述顶杆的顶部设有用于和试管底部进行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其中一个顶杆下侧的底座上安装一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由第二电机驱动,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对应的试管与滴液管的出口进行靠近和分离,
一内壁中具有电热丝的可对内部培养基进行加热的密闭容器,所述容器通过支撑件紧固在立柱的上部,且在所述容器的上盖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液口,一带有气阀的气管与进气孔连接,在所述出液口连接一滴液管。
所述滴液管为玻璃管、橡胶管中的一种。
在所述转盘的下端面上固定一个大齿圈,所述大齿圈通过齿轮传动由第一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所述容器的底板为自四周向出液口逐渐降低的斜面。
所述转盘为透明的亚克力圆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针对小批量的试管进行半自动连续的灌装,灌装效率高。
2、每支试管在灌装时,都会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得滴液管的滴液口插入试管一段安全距离,防止培养基液的沾染到试管口内壁,污染棉塞。
3、盛放培养基的容器中设有加热元件,可以对其内部的培养基加热,使得培养基变成液体状态,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以便连续灌装作业。
4、通过顶部的进气管气阀来控制是否灌装,进气管是柔性的且可延长,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手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去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底座,11开关和按钮,2立柱,3转盘,31托盘,32套筒,33第一电机,34第二电机,35第一通孔,36第二通孔,4顶杆,41第二凹槽,5试管,6容器,61钢卡,62紧固螺钉,63进气孔,64出液口,65滴液管,66电热丝,7气管,8偏心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针对试管的培养基分装装置,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提供支撑和安装空间的底座1,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整体是正方体状,可以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在底座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关和按钮11。
一个向上延伸的立柱2,所述立柱的低端固定在底座的中央处,上端用于固定容器。在所述立柱周围的底座上设有一个环状的第一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1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