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行流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0898.1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光;赖宝成;李柏华;高文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具体涉及平行流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由换热器(或称热交换器),水管,过滤器,风扇,接水盘,排气阀,支架等组成,现有市场上的中央空调用的风机盘管的机芯结构即换热器是管片式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在铜管套上铝翅片(即称为管片式结构),经胀管工艺使得铝翅片与铜管紧密接触而组成。空调工作时,冷冻水在铜管内流动,冷量通过管壁传给铝翅片再冷却流经铝翅片表面的空气(空调房内的空气),降低房内的空气温度达到空调目的。但由于管壁厚度与铝翅片厚度相差许多倍,所以,在换热器工作过程中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铜管套和铝翅片的线膨胀率不尽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铜管套和铝翅片之间由涨管所造成的塑性变形内应力会随之下降,接触应力相应减低,从而会引起铜管套和铝翅片间热阻增大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增大空调系统的能耗,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胀管工艺很难保证管片间全部接触,工作中的振动又常使铜套管和铝翅片松动,因此造成两者间热阻很大,换热效率大大降低。
另外,铜管套的循环来回连接需要大量弯头,其焊接也难保证一次成功,稍有孔隙,就会出现冷媒泄漏,导致大量漏冷。再者,传统换热器在通入空调回风后将在圆形的铜套管后形成涡流(如图2所示),造成压力损失、噪声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平行流式换热器,实现多孔扁管与翅片带的充分、稳定接触,其热阻很小,热转换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平行流式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四组多孔扁管组和多条翅片带,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具有冷冻水入口和冷冻水出口,其中两组多孔扁管组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的冷冻水入口连接;另两组多孔扁管组的一端与第二集流管的冷冻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的冷冻水入口连接,第一集流管上还设有与第一集流管的冷冻水出口连通的进口以及与第一集流管的冷冻水入口连通的排出口;每两组多孔扁管组相互间隔且沿水平方向并排延伸而构成多孔扁管排,相邻的多孔扁管排相互平行且高低相隔而形成间隙,翅片带置于该间隙内,该翅片带呈波浪形并具有与相邻的多孔扁管排焊接的拱起部以及连接两拱起部的翅片部,相邻翅片部间形成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柱状的第一密封壳体和隔板,该第一密封壳体具有第一内侧板和连接第一内侧板两侧的第一弧形外板;隔板置于第一密封壳体内,隔板的两侧分别固接第一内侧板和第一弧形外板,并将第一密封壳体内部分隔为第一隔腔和第二隔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冷冻水出口设于第一内侧板并与第一隔腔连通,所述进口设于第一弧形外板并与第一隔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冷冻水入口设于第一内侧板并与第二隔腔连通,所述排出口设于第一弧形外板并与第二隔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柱状的第二密封壳体和导流板,该第二密封壳体具有第二内侧板和连接第二内侧板两侧的第二弧形外板;导流板置于第二密封壳体内,导流板的一侧固定于第二内侧板,并将第二密封壳体内部分隔为第三隔腔和第四隔腔;导流板的另一侧向第二弧形外板延伸,该导流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外板相隔,形成连通第三隔腔和第四隔腔的通道;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冷冻水出口设于第二内侧板并与第四隔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冷冻水入口设于第二内侧板并与第三隔腔连通。
优选地,每组所述多孔扁管组均包括多条并排的多孔扁管。
优选地,同一排的两组多孔扁管组之间经一连接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多孔扁管内部设置有多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均布在扁管本体内,圆形通孔的直径为2mm~1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孔扁管和翅片带均由铝制成。
优选地,所述通风口呈U形或V形。
优选地,所述多孔扁管组为4n组,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翅片带与多孔扁管整体焊接而成(如使用钎焊),保证翅片带与多孔扁管之间的充分、稳定接触,经通风口进入的空调回风可充分带走翅片带的冷量,出现的热阻很小,翅片带与多孔扁管之间的热转换率高;
(2)本发明采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为通入多孔扁管的冷冻水回流进行转弯导向,因此省去了传统需要设置弯头连接,解决了因弯头焊接孔隙而出现冷媒泄漏,大量漏冷的问题;
(3)本发明实现了全铝制,重量比传统换热器轻很多,节省大量贵重铜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0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状陶瓷坯体干燥架
- 下一篇:一种能源塔热泵多联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