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电梯的非接触远程预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0614.9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金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森华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3/00 | 分类号: | B66B3/00;B66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电梯 接触 远程 预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梯的非接触远程预警装置,属于电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住宅不断增加,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数已经达到200多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每年新增电梯数在30万台以上。然而电梯的使用在给人们出入带来便利的同时,由电梯故障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广州110接到的困梯求助电话,平均每月约50宗,青岛每年关于电梯故障的投诉超过50起,杭州7月份电梯事故平均每天一起。
电梯安全要从问题的根源解决,绝不能出了事故才采取措施,为时晚矣。所谓的根源,是指降低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能够对电梯运行参数进行24小时监控、评估,准确把握事故将要发生之前的非正常数据,如:工作电压、主机温度、电梯运行速度等主要参数,对发生的异常现象及时通报,通知相关部门及维保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排除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梯的非接触远程预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适用于电梯的非接触远程预警装置,包括:采集显示模块、接收采集显示模块输出的段码信号的编码器、与编码器相连的单片机、用于接收单片机信号的显示终端;所述采集显示模块重叠放置于电梯的显示模块上,包括:设置于背面的与电梯本身的显示元件位置相同的多个光敏二极管、设置于正面的与光敏二极管位置对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与电梯显示模块相对设置。
前述显示终端为显示器。
前述光敏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均由8段二极管构成。
前述采集显示模块为若干个且彼此并联,分设于各楼层的电梯显示模块上。
前述采集显示模块与编码器之间还设有一放大电路。
优选地,前述放大电路为三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预警装置采用光电转换技术,能够远程、可靠地监控电梯的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为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并且该第三方预警装置与本身电梯的控制系统完全隔离,不会影响电梯控制系统本身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适用于电梯的非接触远程预警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采集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本发明的适用于电梯的非接触远程预警装置,包括:采集显示模块、接收采集显示模块输出的段码信号的编码器、与编码器相连的单片机、用于接收单片机信号的显示终端。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采集显示模块为若干个且彼此并联,分设于各楼层的电梯显示模块上,具体的安装方式是:重叠放置于电梯的显示模块上,包括:设置于背面的与电梯本身的显示元件位置相同的多个光敏二极管、设置于正面的与光敏二极管位置对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光敏二极管与电梯显示模块相对设置。
一般情况下,电梯显示模块多是3-4位的八段显示器,所显示的内容包括了电梯的所有运行状态,如运行方向、运行楼层、故障代码等,因此,在本发明中,光敏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均由8段二极管构成。我们利用采集显示模块通过光电转换技术将这些状态记录下来,然后由编码器重组编码即可得到相应的电梯运行状态,再送单片机,单片机解析系统还原后将得到的电梯运行状态及辅助工况进行传送至显示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编码器的重组编码技术及单片机的解析技术均是现有技术中惯常使用的业已成熟的技术,此处不作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显示终端为显示器,直观形象,传输的方式优选无线传送,避免铺设线路,使得整个装置小巧紧凑灵活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采集显示模块与编码器之间还设有一放大电路,优选的放大电路为三极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森华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森华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0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便携式保安线
- 下一篇:一种带背光的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