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外无线入侵探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69704.6 | 申请日: | 2014-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积明;崔现斌;程鹏;张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G08B13/18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外 无线 入侵 探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室外无线入侵探测系统,由服务器与多个室外无线入侵探测器组成;服务器与室外无线入侵探测器通过互联网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无线入侵探测器由太阳能电池板、能量供给模块、主控模块、通讯模块、接口模块、遥控接收模块、电池、探测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组成;太阳能电池板给能量供给模块供电,主控模块、通讯模块、接口模块、遥控接收模块、探测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由能量供给模块供电;电池通过能量供给模块充放电;主控模块与能量供给模块、通讯模块、接口模块连接;遥控接收模块、探测传感器、声光报警器通过接口模块接收或发送信号;探测传感器采集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电平信号通过接口模块传送到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接收电平信号后,引发入侵中断;主控模块判断遥控接收模块在入侵中断前一定时间(8min-12min)内是否有信号发出,若主控模块在入侵中断前一定时间(8min-12min)内没有接收到遥控接收模块的信号,主控模块则向声光报警器发出触发信号,声光报警器报警,并通过通讯模块向服务器发送入侵信号,服务器将探测结果判断并显示为“入侵”;主控模块清零定时器,并在一定时间(2min-3min)后通过接口模块关闭声光报警器;若主控模块在入侵中断前一定时间(8min-12min)内最后接收到的遥控接收模块的信号为“授权”信号,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向服务器发送入侵信号,服务器将探测结果判断并显示为“授权进入”;主控模块清零定时器;若主控模块在入侵中断前一定时间(8min-12min)内最后接收到遥控接收模块的信号为“布防”信号,主控模块则向声光报警器发出触发信号,声光报警器报警,并通过通讯模块向服务器发送入侵信号,服务器将探测结果判断并显示为“入侵”;主控模块清零定时器,并在一定时间(2min-3min)后通过接口模块关闭声光报警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外无线入侵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供给模块包括1个LM358集成运算放大器、1个LM317三端可调正电压稳压器、1个LM2575降压开关电源芯片、1个TL431可控精密稳压源、1个网线插口、3个2引脚插口、5个电容、18个电阻、11个二极管、2个三极管和1个电感;网线插口P5的2号端口与电容C1的正极、电阻R1的一端、LM358芯片U1的8号引脚、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网线插口P5的8号端口与电容C1的负极、可调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LM358芯片U1的4号引脚、电容C2的负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R2的另一端、LM358芯片U1的3号引脚相连;LM358芯片U1的1号引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2的正极、电阻R6的一端、LM358芯片U1的6号引脚相连;LM358芯片U1的5号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相连;LM358芯片U1的7号引脚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2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3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TL431芯片D10的3号引脚相连;LM317芯片U2的3号引脚与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12的另一端相连;LM317芯片U2的2号引脚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相连;LM317芯片U2的1号引脚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16的另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1的负极、电阻R17的一端、2引脚插口P2的1号引脚、2引脚插口P3的1号引脚、电容C3的正极、电容C4的正极、LM2575芯片U3的1号引脚相连;TL431芯片D10的1号引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可调电阻R18的一端相连;LM2575芯片U3的2号引脚与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2引脚插口P4的1号引脚、LM2575芯片U3的4号引脚、电容C5的正极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LM358芯片U1的2号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TL431芯片D10的2号引脚、电阻R14的另一端、可调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3的负极、2引脚插口P2的2号引脚、2引脚插口P3的2号引脚、电容C4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电容C5的负极、2引脚插口P4的2号引脚、LM2575芯片U3的5号引脚、LM2575芯片U3的3号引脚、LM2575芯片U3的6号引脚连接在一起,并作为整个电路板的地;其它未说明引脚均悬空;其中网线插口P5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接入口;2引脚插口P2作为电池的接入口;2引脚插口P3作为12V直流电源的输出口;2引脚插口P4作为5V直流电源的输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97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磁电子商品防盗系统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图书馆自助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