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SO改进的原子分解法的雷击干扰与故障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9385.9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龚庆武;占劲松;纪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so 改进 原子 解法 雷击 干扰 故障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击干扰与雷击故障识别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基于PSO改进的原子分解法进行雷击干扰与雷击故障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防雷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经验,人们总结出各种综合防雷措施,如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减小杆塔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采用负保护角等。虽然通过这些措施线路的防雷特性获得了整体性的提升,但由于人们不能准确的判定雷击事故的原因,采取防雷措施时盲目、被动,电力系统防雷形势依然严峻。
在继电保护方面,依靠高频暂态量的暂态保护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暂态信号的检测与识别是暂态保护的前提,而不相关的高频信号的侵入会对保护产生干扰。当雷击线路未发生故障时,雷击线路产生的暂态行波含有大量的高频成分,而且在线路波阻抗不连续点发生折反射后还会叠加更多的高频分量,此高频分量会对高频暂态保护产生干扰。因此正确的识别雷击干扰与故障是暂态保护正确动作的基本前提。
随着在线监测技术和暂态信号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雷击干扰与故障的识别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成果丰富。综合来看,学者们利用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小波变换、多尺度形态分解法等暂态信号分析方法,提取暂态信号频谱、波形、能量等特征信息来区分雷击干扰与故障性雷击以及普通短路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的在过完备冗余原子库中寻找最佳匹配原子参数,从而使信号自适应表达变得简洁并使分解结果变得稀疏,具备高信息密度、高使用灵活性和低处理成本特点的一种基于PSO改进的原子分解法的雷击干扰与故障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基于PSO改进的原子分解法的雷击干扰与故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采集信号并建库的步骤:即当系统零序电压大于整定电压Uset时,采集故障前后的系统三相电流和电压信号,并建立数据库存储这些信号;
一个判断故障类型的步骤: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故障前后的系统三相电流和电压信号,分析故障信号进行雷击干扰识别,以判断是雷击干扰还是接地短路故障,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A1、对零序电流进行预处理,将线路故障零序电流减去在故障或干扰发生前1个工频周期的波形,即i0.t(t)=i0(t)-i0(t-T),其中,T为工频周期,i0为线路故障后零序电流,i0.t为经预处理的零序电流,即零序电流暂态分量;
步骤A2、用基于PSO改进的原子分解法处理经预处理的故障零序电流,进行迭代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后停止;残余信号初值为i0.t,分解迭代次数大于等于10次;
步骤A3、对经原子分解而来的重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如果预处理后的零序电流不存在50±λ1Hz区间内的频率成分(其中λ1为阈值),则判定为雷击干扰,否则判定为接地故障;
一个根据故障类型进行处理的步骤:若判定为雷击干扰,则将继电保护闭锁;若判定为接地短路故障,则进行故障选相,为雷击故障识别第二重判据的实现提供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B1、取故障后一个工频周期的三相电流,计算相间电流差值,运用基于PSO改进的原子分解法对其进行频率成分分析;
步骤B2、分别提取表征稳态工频分量即50±λ2Hz(其中λ2为阈值)区间内的频率成分的最佳匹配原子的频率、匹配度等特征量信息,并将这些特征量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步骤B3、根据构造的选相判据进行故障选相;选相方案为:如果三个匹配度因子gAB、gBC、gCA中某一个明显小于另外两个,则该匹配度因子对应的两相为健全相,另一相为故障相;其中,
式中,分别为经原子分解的相间电流差值的最佳匹配原子匹配度;
一个针对判断出的雷击故障进行第二重判断类型的步骤:分析故障信号进行雷击故障识别,以判断故障是一般短路故障、绕击故障还是反击故障,具体是通过原子分解能量比值与故障相电流行波电磁暂态特征双重平行判据进行判断,即两个判断结果一致,则判断结果成立,若不一致,则判断结果不成立,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93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TC元件耐压测试装置
- 下一篇:线路故障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