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控制水位涵堰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6146.8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曾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皋波 |
主分类号: | E02B7/18 | 分类号: | E02B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于志光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水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水位涵堰。
背景技术
城市内的景观河道或者内河在枯水期需要关闭堰闸以对河流进行节流蓄水,蓄水后的河流能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湿度等作用;而在丰水期或汛期时则需要开闸放水,以防止内涝。目前,一般通过安排工作人员上坝来进行开闸或关闸工作,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而且对于经常在堰坝上工作的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自动控制水位堰闸存在以下缺陷:(1)堰闸及其控制装置在自动运转的过程中依赖电力等外部资源,并且经常需要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保养维修,成本较高;(2)当河流水位暴涨时,不能实现自动溢洪,依然需要人工开闸放水;(3)现有水利工程设计中,溢洪道和放水口一般都是分开设计,可以说相当于两个工程项目,工程和维修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自动控制水位堰闸不能实现自动溢洪,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水位涵堰,该自动控制水位涵堰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且分别设于河道两侧的侧墙,以及连接于两侧墙之间、且上下层叠设置的涵顶板和涵底坝;所述涵顶板与涵底坝之间具有间隔,且形成供水流通过的虹吸通道;在所述虹吸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所述虹吸通道具有朝向上游河道的入水口和朝向下游河道的出水口;所述虹吸通道具有一顶端,所述顶端高于虹吸通道任意位置,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入水口,并低于河道的溢水位。
优选地,所述涵顶板上设有至少一气孔和用于控制所述气孔开启或关闭的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虹吸通道的顶端至入水口处设为上游通道,所述气孔设于所述涵顶板的用于形成所述上游通道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气孔至少为两个时,至少两所述气孔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气孔与外围抽气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虹吸通道沿水流方向的截面呈倒置的U形或半圆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虹吸通道的顶端至入水口处设为上游通道,所述虹吸通道的顶端至出水口处设为下游通道,所述上游通道沿水流方向的截面弧度大于所述下游通道沿水流方向的截面弧度。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控制水位涵堰包括两侧墙以及连接于两侧墙之间的涵顶板和涵底坝,涵顶板与涵底坝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虹吸通道,在虹吸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虹吸通道具有朝向上游河道的入水口和朝向下游河道的出水口,虹吸通道具有一顶端,顶端高于虹吸通道任意位置,且顶端高于入水口,并低于河道的溢水位。当上游河道水位高于顶端时,则开始发生虹吸作用,上游河道内的水通过虹吸通道逐渐排出,直至水位降低至入水口处,虹吸作用消失,从而实现自动溢洪,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而且不需要借助外部的电力等资源,因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此外,上述自动控制水位涵堰既能起到溢洪道的作用,也可起到放水的作用,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同时设置溢洪道和放水口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工程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一实施例中水位的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一实施例中水位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一实施例中水位的又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三实施例中水位的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三实施例中水位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自动控制水位涵堰第三实施例中水位的又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皋波,未经曾皋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6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波堤及波浪发电装置
- 下一篇:城市道路自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