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古瓷器釉面脱玻化变异气泡观测鉴定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4740.3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绍琰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瓷器 釉面 脱玻化 变异 气泡 观测 鉴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瓷器的鉴定方法,具体是一种古瓷器釉面脱玻化变异气泡观测鉴定法;根据陶瓷被烧结的氧化硅等矿物质组成的釉质中的气泡,历经百年时空长河釉质脱玻化再结晶的影响,会产生明显变异的特征,来鉴别古瓷器的真伪。
背景技术
古瓷器一般是指清代之前的瓷器,中国百年前的古瓷器,被视为历史文物,尤其是各代皇家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由于制作精美,存世稀少,广受藏家珍爱,其价位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不断攀升。
而陶瓷就是使用陶土制坯施釉后烧制而成的,古陶瓷的高价位,引发众多造假者逐利仿制的高潮。而瓷器鉴定手段的落后,使得假货充斥各地大小市场,且其仿制技术不断提高,某些高仿品已经达到了可以蒙混专家眼力,堂而皇之地进入拍卖市场和博物馆殿堂的地步。
虽然鉴定界屡出古瓷器检测新法,例如取样热释光的测定、材料成分测定法等检测新法来鉴别古瓷器的真假,但现在造假者已经制造出能够欺骗热释光测定仪及通得过成分检测的新仿品。其他如造型仿制,釉面贼光的消除,老旧使用痕迹的作伪等等,用来蒙骗专家眼学的造假手段,更是被假造高手们使用得出神入化了。故而,古瓷器真伪的鉴别,是长期困扰中国文博及收藏界的一件大事情。由于至今并不存在任何一种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准确无误的鉴定方法。所以现在仍有很多中国古瓷器的真伪难判或被误判错判,这种现状,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对于古瓷器这一文化传承的研究和保护。
利用古瓷器釉面在时空长河中脱玻化气泡变异的特征,来鉴别古瓷器的真伪,具有科学、简便、可行、准确、可靠,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的优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中国古瓷器鉴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国古瓷器的鉴定方法,更具体的说是通过对古瓷器釉面的脱玻化变异气泡鉴定实现对中国古瓷器的认定。这种利用古瓷器釉面在时空长河中脱玻化气泡变异的特征,来鉴别古瓷器的真伪,是一种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简便而又准确无误的古瓷器真假识别方法。
由于陶瓷表面的瓷釉是由石英(氧化硅晶体)和其他多种矿物盐类或氧化物原料粉碎混合后制成的,当瓷器制品入炉烧成后,釉质便被烧结为一种玻璃态非晶物质。这种由氧化硅等物质烧结而成的瓷釉,其内部结构并非排列有序的晶体,由于其微观结构无序而呈玻璃状的非晶体亚稳定状态。由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处于亚稳定状态的玻状瓷釉中的二氧化硅等矿物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趋向于有序状态,从而改变本来的结构,成为硅质氧化物或瓷釉中其他矿物质的微细晶体。原来呈玻璃态的瓷器釉质,会逐渐变化为稳定的晶体微晶体结构,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瓷器釉质脱离玻璃状态的变化,简称“脱玻化”。
经过漫长岁月的脱玻化过程后,瓷器的釉质的宏观将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首先,其反光性逐渐降低,对光线散射性不断增强。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柔和、温润。时代越久,这种变化就越大。这是由于瓷质分子,从原来的无序,变化到有序排列,它们所占据的空间缩小了,各分子间的间距就被拉大,在一定的范围里,其拉应力不断加大,而加大到超过其分子间的引力后,必将产生断裂,这就造成釉面出现不同形态的微裂纹。间距较大的微裂纹上,还会出现一连串的小空洞。(见附图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微裂纹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而间距较大的微裂纹,则可以借助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瓷器老式鉴定法,就是依据古老瓷器经历“自然老化”后,其表面产生了“缩釉”现象,变得不再如玻璃表面那么平整,其反光性逐渐降低,而对光线散射性不断增强。由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温润、原先的新品刺眼的“贼光”,变成了柔和的“宝光”。来估测鉴定古瓷器的岁月。但是,古瓷器的历史沧桑感,造假者使用一些特种手段进行“做旧”,完全是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达到以假乱真、蒙混专家欺骗藏家的地步。
一般的玻璃状瓷釉在入炉烧制时,釉下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气泡,经过发明人潜心研究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古瓷器釉下气泡,在其脱玻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种变异,往往明显地出现在气泡的顶端和四周,这是由于其气泡的顶端最为薄弱,瓷釉脱玻化内应力会将气泡的顶端拉破出现一个小圆洞。另外,许多品种釉下的气泡比较硕大,在高温烧制时受釉表面张力约束,呈扁圆状,其俯视周边的曲率最大,也就首先破裂出现裂纹和小空洞,这些历经时间沧桑的古瓷器釉下脱玻变异气泡,是可以使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到的。(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绍琰,未经吴绍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4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钢球表面展开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织物中游离甲醛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