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性束注入器系统控制总线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63156.6 | 申请日: | 2014-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盛鹏;胡纯栋;宋士花;崔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21C7/00 | 分类号: | G21C7/00;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性 注入 系统 控制 总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具体涉及聚变领域辅助加热中性束注入器系统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在能源需求日益加剧的今天,能源持续稳定的供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聚变能源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中性束注入器(NBI)是可控磁约束聚变装置的重要辅助加热系统。虽然不同的聚变装置上使用的NBI在具体的结构上存在着差异,但它们的系统组成和所遵循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NBI的典型结构包括电源系统、控制系统、水冷系统以及由离子源、中性化室、离子偏转系统、功率测量靶、真空抽气设备等构成的束线。
NBI系统组成复杂,各子系统分布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为了实现对NBI子系统的测量与控制,必须建立一套控制系统对NBI进行实时控制。在NBI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中,NBI系统需要独立运行并可以与总控系统进行同步与数据共享。NBI通过高压电场对离子进行加速获得高能粒子,并中性化后注入聚变装置托卡马克。为实现该加速器,离子源引出系统采用了多套电源系统,灯丝电源、弧电源、缓冲器电源等都悬浮于高压电源之上。对于正离子源中性束注入器系统的高压电源一般在100kV左右,因此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必须考虑电气隔离。在NBI的实验运行过程中,必须保障束线引出所需的真空、水冷、供气等基础条件,并由定时系统同步和触发电源系统、诊断系统等完成中性束的产生与状态检测,当出现故障时保护系统对束线系统进行连锁保护。随着束功率的提高和束引出时间的加长,连锁保护对装置和人员安全尤其重要。
目前,NBI控制系统的建立均采用现有的PCI、CPCI或PXI总线技术的数据采集卡与逻辑控制卡,完成系统的测量与逻辑控制。现场设备控制采用Profibus、RS-485等现场控制总线实现逻辑控制,并通过上位机实现与用户的交互,该系统结构好处充分利用现成的软硬件技术,实现简单易于搭建系统。但是,NBI系统尤其自身独特的控制需求特点,系统的搭建过程中,需要对NBI的系统的物理位置分散的诸多信号进行连锁保护,实现过程的信号敷线过多,抗电磁干扰能力差。为实现对不同系统的监控和保护,需要编写专有的控制逻辑软件,不能满足逻辑监控实时性高的控制需求。现有的逻辑保护模块物理分散,模块间敷线多,由硬件电路实现,不能实现对逻辑的编程。对控制系统的硬件模块维修时,必须停机,不能实现热插拔,影响系统逻辑控制流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解决NBI控制系统连锁敷线过多、结构分散、抗电磁干扰差等难题的控制总线技术。该控制总线实现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时钟信号的集成,满足NBI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与连锁保护和系统定时需求;系统搭建采用模块化框架,功能板卡与控制总线背板的交互实现系统的高度集成;紧凑型结构易于实现电磁屏蔽结构,提高系统的抗电磁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中性束注入器系统控制总线系统,包括机箱和总线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箱中间部位安装有总线背板,所述的总线背板上固定有控制总线,总线背板两侧设有控制总线接口,还包括控制器卡、设备卡和扩展卡和电源模块,所述的控制器卡、设备卡、扩展卡以及电源模块通过控制总线接口插在总线背板两侧;
所述的控制总线包括数字控制总线、连锁保护控制总线、模拟信号采集总线、模拟信号输出总线、通讯总线、总线时钟总线和电源总线;所述的数字控制总线实现控制器卡和设备卡间的数据分组交换;所述的连锁保护控制实现中性束注入器系统连锁保护及触发功能;所述的模拟信号采集总线对扩展卡的模拟信号输入的汇总,并供给控制器卡或设备卡进行模拟信号采集;所述的模拟信号输出总线将控制器卡、设备卡或扩展卡的模拟输出信号连接起来,实现模拟信号的通讯;所述的通讯总线实现控制器卡与设备卡的数据交换以及在线配置;所述的总线时钟为控制器卡和设备卡提供系统时钟和时钟同步;所述的电源总线为控制器卡、设备卡和扩展卡提供电源;
所述的控制器卡上还设有光纤网络接口,控制器卡通过光纤网络接口实现控制器卡与外部控制系统的连接,通过控制总线与内部设备卡进行相互操作和数据交换,实现对设备卡的热插拔状态、电源状态、环境状态进行监控;设备卡上设有用户接口,通过用户接口实现设备卡与中性束注入器的现场设备的连接,设备卡接受控制器卡的控制命令,为控制器卡提供数据,并通过用户接口实现对现场设备通讯和控制;所述的扩展卡上设置有扩展线缆连接接口,通过扩展线缆将控制总线扩展到扩展机箱,实现控制总线的级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3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